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技术化的发展,中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经济业务中,国际化逐渐成为我国会计师行业发展的重要目标。拥有国际化的注册会计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前提,而人才建设的核心问题是要确定走向国际背景下注册会计师应具备的什么样胜任力。
关于注册会计师胜任力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从理论研究看,尽管对注册会计师胜任力框架已有多方面研究,但国内对国际视野下胜任力标准进行的系统性研究较少,采用实证方法进行的胜任力研究更少。因此,有必要从国际化的角度,采用实证方法,进行注册会计师胜任力要求的研究。从实践角度看,我国注册会计师胜任力的总体框架和相关体制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制约了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因而,对胜任力标准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研究将有益于对注册会计师胜任力的考察、评价、检验和培训,有助于改进和完善我国注册会计师胜任力的总体框架。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定量分析及定性分析的方法,对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力模型进行构建研究。
首先,对本研究中的关键概念,包括胜任力、胜任力模型、注册会计师胜任力、注册会计师胜任力模型进行了理论界定。对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和模型应用进行研究,总结出胜任特征的不同识别方法、胜任力模型的不同构建途径和胜任力模型的不同检验方法,比较这些方法和途径的优缺点、适用性,找出适合本研究的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相关概念界定和胜任力模型的一般研究共同构成了本文的理论基础。
第二,本文研究了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以及主要发达国家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法国、日本的会计职业团体发布的注册会计师胜任力框架,对胜任力标准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出共性的特征。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代表人物的关键事件进行分析,作为对国际上注册会计师胜任力标准的重要补充。结合以上两种方法的研究结果,形成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特征词典。
第三,构建注册会计师胜任力模型。在对胜任特征的识别中,作者选择了我国会计行业领军人才11名(优秀组)和由事务所经理以上级别管理者指定的普通注册会计师10名(合格组)进行行为事件访谈,访谈全程录音,形成共计有18.9万字的录音文本作为注册会计师胜任力模型的原始数据。使用胜任特征词典对录音文本进行编码,比较胜任力特征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将优秀组和普通组之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的胜任特征提取出来,作为“优秀注册会计师胜任特征”;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的胜任特征作为“合格注册会计师胜任特征”。
第四,对4个会计师事务所和2个企业的注册会计师发放调查问卷,获得有效问卷164份。通过调查问卷形成的数据分别对两个胜任力模型进行检验。在对胜任力模型进行了重要度检验之后,对两个模型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所形成的胜任力模型结果如下:中国优秀注册会计师的胜任力模型由三个层次的十项胜任特征组成:国际业务能力(多地点审计与集团审计能力、熟悉全球经济和商业环境、战略思想、国际交流能力)、沟通能力与开创精神(管理与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市场开拓能力)、高层次职业技能(风险控制能力、职业判断与决策能力、项目管理能力)。中国合格注册会计师的胜任力模型由四个层次的十四项胜任特征组成:专业知识和技能(审计相关业务知识、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报告和研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经济和法律知识、企业会计准则)、协作能力(创造力、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适应变革的能力)、职业道德(独立客观公正、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积极进取、社会责任感)。
最后,在本研究构建的注册会计师胜任力模型的基础上,作者对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力的培养提出了初步的政策建议,包括完善高等院校会计教育体制、改进注册会计师准入制度、加强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以及形成国际资格互认的机制。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表现在:
(1)首次运用胜任力模型建模方法对注册会计师胜任力进行模型构建。胜任力模型是当今世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已有学者对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胜任力模型研究。然而,有关会计人员尤其是注册会计师的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迄今在国内尚未展开。本文关于注册会计师胜任力的模型研究以及作者构建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力模型,尚未见文献报导,研究具备充分的独创性。
(2)作者以国际上主要国家职业团体发布的注册会计师胜任力框架和我国注册会计师代表人物的关键行为为蓝本,构建了注册会计师胜任特征词典。本文构建的胜任力模型既包括优秀注册会计师胜任特征,也包括注册会计师共有的胜任特征,即合格注册会计师胜任特征。这是在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上的创新。
(3)本文将中国注册会计师的胜任力模型放在行业走向国际的背景下进行研究,文中构建的胜任力模型以大量的数据和实际调查为基础。这不仅是注册会计师胜任力研究思路的创新,而且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胜任力框架的改进以及胜任力的培养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