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农田N_2O排放量估算及其减排碳贸易案例研究
【摘要】:农田N_2O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农田N_2O减排是农业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碳贸易是推进农田减排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分析华北旱地农田氮肥施用与减排潜力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县域尺度的农田N_2O排放量估算及测土配方施肥减排N_2O碳贸易方法学,以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为例,运用DNDC和IPCC两种方法估算该县农田N_2O排放量,并进行农田测土配方施肥减排N_2O碳贸易量测算案例研究,最后选择Logist模型研究农户降低施肥量的意愿。主要研究结论分述如下:
(1)以黄淮海为例,研究了减量施氮、施用缓释肥料、硝化抑制剂的减排潜力及实施可行性。氮肥施用是农田N_2O的重要排放源,N_2O排放量一般为肥料用量的0.1%~2%。我国的氮肥施用量大,以黄淮海区域为例,1990~2008年间,氮肥施用量年均增长3.12%,单位播种面积施氮量达到了217.4 kg/hm2,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3倍,而氮肥利用率很低,只有30%~35%。减量施氮、施用缓释肥料、施用硝化抑制剂可以有效地减少农田N_2O的排放量,减排潜力分别达到了6%~30%、10%~40%、20%~83%之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可有效减少农田N_2O排放,同时增加农民收入,从经济和技术上都是可行的;而缓释肥料和硝化抑制剂受技术、成本、产品特性等方面的限制,需要更充足的试验和技术改进。
(2)按照CDM方法学基本组成框架构建了农田N_2O减排的碳贸易方法学。IPCC方法和DNDC过程模型法是估算区域农田N_2O排放的两种重要方法,IPCC是基于氮素投入与排放系数为基础进行计算,DNDC模型通过模拟硝化反硝化过程来计量N_2O的排放量。相比而言,DNDC模型法科学表征了农田N_2O排放的时空差异性。目前,农田N_2O减排还没有相应的CDM项目方法学,本研究依托DNDC模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建立了农田N_2O减排碳贸易方法学,项目边界为农田及化肥生产企业生产过程,基准线为常规施肥农田N_2O排放及化肥生产耗能,项目线为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条件下农田N_2O排放量及化肥生产耗能。此外,还规定了泄漏,并制订了相应的监测计划。
(3)以乡镇为基本单元,运用IPCC和DNDC方法估算了2008年桓台县农田N_2O排放。IPCC方法估算的排放总量和单位耕地面积排放量分别为76.02t和3.01kg/hm2,DNDC模拟结果分别为59.6t和2.36kg/hm2,前者比后者高27.6%;DNDC模型模拟结果表明,玉米-小麦轮作系统是桓台县农田N_2O的主要排放源,占排放总量的85%,蔬菜占9.28%,棉花占4.7%,大豆、花生、土豆合计只占0.5%。比较而言,DNDC是基于氮循环过程而建立的N_2O估算模型,考虑了土壤、气候管理措施等对农田N_2O排放量的影响,估计结果更加符合农田N_2O的实际排放量。
(4)基于已建立的县域农田N_2O减排CDM方法学,撰写了桓台县农田N_2O减排的项目设计文件(PDD)。结果表明,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共实现温室气体减排2.65万t CO2,其中农田减量施肥共减排0.935万t,占25.3%;减少氮、磷肥所引起的化肥生产企业节约能耗1.54万tCO2和0.18万t,分别占58.3%和6.8%;而钾肥生产则增加排放0.011万t。分乡镇看,索镇镇、起风镇的减排量最大,达到0.48万t和0.62万t;田庄镇、荆家镇、陈庄镇、新城镇、周家镇、果里镇得减排量在0.17~0.23t之间;而邢家镇、马桥镇、唐山镇的减排量较低,在0.2万t以下,各乡镇排放量的大小是由施肥量的大小和耕地面积所决定的。
(5)采用分层抽样对桓台县7个乡镇、190个农户的施肥量及降低施肥的意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被调查的施肥过量农户中,只有20.8%的农户愿意降低施肥量,76.6%的农户根据习惯或化肥经销商的推荐确定施肥量,70.9%的农户不知道过量施肥对大气、水体和农产品会产生污染。说明农户施肥是比较盲目的,缺乏相应的技术指导。运用Logist模型对农户降低施肥量的意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民文化程度、耕地面积、对化肥是否过量的认识、总收入、种植业收入比重对农户降低施肥意愿影响显著,除种植业收入比重外,其他均为正向影响。降低施肥量的情景研究表明,技术推广、试验示范、补贴及法规或政府部门规定等是促使农户降低化肥施用量的有效方式。
|
|
|
|
1 |
孙英杰;王亚楠;孙晓杰;吴昊;;脱氮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中N_2O产生潜势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年12期 |
2 |
刘畅;薛莉;贺泓;;碱土金属对钴铈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催化N_2O分解的影响[J];物理化学学报;2009年06期 |
3 |
;全球N_2O排放量到2050年可能翻倍[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3年06期 |
4 |
李贵桐,李保国,黄元仿;碳源与底物对不同层次土壤产生N_2O能力的影响[J];土壤与环境;2002年03期 |
5 |
孙志强;郝庆菊;江长胜;王定勇;;农田土壤N_2O的产生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土壤通报;2010年06期 |
6 |
马晓菲;谢文霞;赵全升;;外源氮输入对土壤N_2O释放的影响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S2期 |
7 |
徐文彬,刘广深,刘维屏;降雨和土壤湿度对贵州旱田土壤N_2O释放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2年01期 |
8 |
王新科;郑现明;王俊;王森;;旱作农田土壤N_2O排放的研究进展[J];地下水;2013年05期 |
9 |
张后虎;何品晶;瞿贤;邵立明;余觊觎;;卫生和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夏季N_2O释放的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7年03期 |
10 |
朱悦;;测量土壤中的N_2、N_2O、NO和CO_2排放[J];中国环境科学;2013年03期 |
11 |
王小国;朱波;高美荣;王艳强;段文霞;;四川桤柏混交林土壤N_2O排放的实测与模拟[J];中国环境科学;2009年03期 |
12 |
尹明锐;汪苹;廖小红;张正洁;马洁峰;于群;;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WXZ-8的脱氮产物N_2O和N_2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08期 |
13 |
白红英,韩建刚,赵一萍;不同土层土壤理化生性状与反硝化酶活性N_2O排放通量的相关性研究[J];农业环境保护;2002年03期 |
14 |
朱霞;韩晓增;乔云发;王守宇;;外加可溶性碳氮对不同热量带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12期 |
15 |
杨文襄,牟玉静,钟晋贤,陈荣莉,王国红;中国东部沿海大气中N_2O的混合比[J];科学通报;1995年15期 |
16 |
吴晓鸣;张建辉;冯国勇;王永成;;气相中~2Ca~+介入N_2O与CO,N_2O与H_2反应的计算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1年04期 |
17 |
冯波;袁建伟;林志杰;刘德昌;;大气中N_2O现状及来源[J];大自然探索;1996年01期 |
18 |
丁同富,小沢泉太郎,荻野義定;高压下N_2、Ar、CH_4、CO_2和N_2O气体在丝光沸石上的吸附平衡及关联[J];化工学报;1989年04期 |
19 |
李俊,于强,同小娟;植物——大气N_2O一个重要的源[J];地学前缘;2002年01期 |
20 |
高亚琴;黄高宝;王晓娟;马剑;刘博;黄涛;李卿沛;;退耕土壤的碳、氮固存及其对CO_2、N_2O通量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09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