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PC对水稻抗旱性的调节效果及其机理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对粮食的需求越来越大,刺激着农学家寻找各种方法来促进粮食作物产量的提高。改善作物光合作用,创造C4型水稻被认为是突破产量潜力的主要途径。目前研究表明,利用转基因技术将C4途径导入C3作物来改善光合作用,提高了其光合速率及产量。然而,作物仅仅具有高光合速率还不能保证达到高产,因为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常常要受到各种逆境的伤害,特别是干旱胁迫直接影响作物的光合能力导致减产。因此,研究光合作用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创造耐旱的种质资源成为当前抗旱研究的重点。
PEPC在植物应对逆境胁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干旱、盐和冷害等逆境条件能诱导PEPC基因的表达,参与植物对环境的抗逆反应。然而,PEPC调节水稻抗逆性的机理仍不很清楚。本研究以大量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株系为材料,进行大田全生育期抗旱鉴定,并在详细比较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转PEPC水稻光合作用以及抗旱相关生理性状的差异的基础上,分析PEPC在调控抗旱性和光合作用中的作用,阐明PEPC调控水稻抗旱性和光合性能的生理机制。得到结果如下:
1.转入的外源PEPC基因在水稻体内得到了表达,且干旱胁迫诱导了PEPC表达量的增加。旱作栽培条件下,大部分转基因株系的PEPC活性均高于对照,其中最大的增加了50倍,只有个别株系低于未转基因的对照。超过50%转基因株系的PEPC活性为对照的10-30倍。说明PEPC基因在调控水稻抗旱性上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2.转PEPC基因水稻在干旱胁迫下具有较强的光合优势。在大田旱作栽培条件下(土壤重量含水量为18%),转基因株系和对照的光合速率均有所下降,但后者下降显著,95%和98%(开花期和灌浆期)的转基因株系光合速率均高于对照,73%和65%(开花期和灌浆期)达到显著水平。说明转PEPC基因水稻在干旱胁迫下的光合优势并不在于提高了光合速率,而是PEPC通过参与水稻的抗旱反应减轻了干旱胁迫对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相关分析表明,光合速率与PEPC活性的大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EPC似乎只有在一定的表达水平内才可提高转基因水稻的光合速率,PEPC活性过高或过低,对光合速率的影响不大。这可能与细胞内苹果酸的积累有一定限度有关。
3.干旱胁迫下转PEPC基因水稻具有较强的耐光抑制能力。干旱胁迫下转基因水稻的光化学效率和叶绿素含量下降较少,非光化学猝灭和叶黄素循环活性增加较多。说明转PEPC基因水稻既可以将吸收的光能较多地转化为化学能,维持较高的光化学效率;又能将过剩的光能耗散掉,以保护光合机构。
4.转PEPC基因水稻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随着干旱程度增加,转基因水稻O2-.产生速率低,MDA积累较少。这主要依赖于转基因水稻体内较高的保护酶(SOD和CAT)活性,有效清除活性氧和膜质过氧化物。同时,转基因水稻在干旱胁迫下具有较高的苹果酸和脯氨酸含量,提高水稻渗透调节能力,维持细胞正常膨压。
5.旱作栽培条件下转PEPC基因水稻生长状况和产量明显优于对照。转基因株系在旱作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单株干物重及较低的比叶面积,说明其具有较强的物质积累和转移能力,为产量形成奠定物质基础。转基因株系在旱作栽培下具有较高的产量,这主要依赖于其较多有效穗粒数。
|
|
|
|
1 |
李建凡;转基因动物在动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J];动物营养学报;1997年01期 |
2 |
杨荣仲,谭裕模,张木清,陈如凯,李杨瑞;甘蔗C_4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转化烟草研究初报[J];热带作物学报;2004年02期 |
3 |
兰士珍,吴国港,刘正谦;崔竹松水稻高产技术经验的初步研究——Ⅳ水稻高产田整地及施肥技术[J];作物学报;1965年01期 |
4 |
;我们夺取水稻大面积连年高产的体会[J];宁夏农林科技;1974年02期 |
5 |
;农业科技1977年1—12期总目录[J];北方水稻;1977年Z1期 |
6 |
水稻“氮调”中试协作组;黄继茂;;早造大面积水稻“氮调”中间试验总结[J];广东农业科学;1982年06期 |
7 |
吴信法;寄生虫的酶[J];中国兽医科技;1984年06期 |
8 |
陈文权;;根据水稻生理需水规律谈水田经济合理用水[J];东北水利水电;1989年08期 |
9 |
张金刚,刘剑,郑爱军,沈俭;水稻高产综合栽培技术[J];天津农林科技;1995年02期 |
10 |
赵振忠,国占忠,陈平;盐碱地水稻高产配套技术[J];垦殖与稻作;2000年S1期 |
11 |
顾大路;吴传万;杜小凤;朱云林;王伟中;;水稻倒伏原因及防止措施的研究进展[J];耕作与栽培;2008年05期 |
12 |
蔡承智;梁颖;万怀韬;;基于产量潜力预测的中国水稻单产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0年04期 |
13 |
张文志;;嵩明县水稻高产创建成效显著[J];云南农业;2010年01期 |
14 |
王长顺;王波;;从高产到高效[J];农村科学实验;2011年03期 |
15 |
;云南省水稻科研协作座谈会纪要[J];云南农业科技;1979年02期 |
16 |
;关于开展水稻高产试验、示范竞赛活动的试行办法[J];新疆农业科技;1980年04期 |
17 |
陈其本;;云南水稻高产典型的观感[J];云南农业科技;1984年02期 |
18 |
姚月明,王建平,周家麟,朱勇良,朱兴连,刘裕龙;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1990年04期 |
19 |
范兆来;;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J];天津农业科学;1993年03期 |
20 |
刘丽艳;盐碱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学通报;1994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