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温室气体减排市场机制研究
【摘要】:本文在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阐述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国内外碳市场状况、以及农业生产导致的严重环境问题,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新疆和四川农业温室气体减排项目为例,详细介绍农业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的开发流程,分析如何利用市场机制开发农业温室气体减排项目,发掘中国农业的巨大减排潜力,探讨农业部门参与应对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的可行途径。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如下:
(1)经过新疆、四川两省农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案例成功实施,表明在中国农村地区开展农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项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2)新疆地区实施的农田滴灌项目经过计量可以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采用滴灌技术的农田每亩可以产生约0.19-0.22t CO2e减排量,是一种很好节水节肥、节能减排的新型技术,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3)沙漠地区梭梭造林不仅具有防风固沙,遏制土地沙化,改良土壤,恢复植被的作用,而且还能够达到固碳效果,每亩梭梭大约能固碳0.380.42t CO2e,是沙漠地区森林碳汇的主要植物类型。
(4)通过在农村地区推广户用沼气技术,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新疆地区一个8m3的沼气池的减排量0.40-0.53t CO2e/年,而四川项目地一个8m3的沼气池的减排量约1.35-1.75t CO2e/年,两地区的沼气池的产气量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5)经过监测计量,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农田的减排量为0.059-0.064tCO2e/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