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行农业补贴政策研究
【摘要】:上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种植比较效益低下,面积逐年减少,产量波动较大,2003年,粮食产量4307亿Kg,达1990年以来最低水平,耕地面积不足1亿hm~2,达1978年以来最低水平,严重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
2004年以来,国家采取一系列财政直接补贴农业政策,实现了粮食生产“九连增”,连续九年总产、面积实现连增,单产、总产均创新高,连续6年保持在5000亿Kg以上。其中,2011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达1.10572亿hm~2,比2010年增加696000hm~2,增长0.6%;单产5166Kg/hm~2,比2010年增加192Kg/hm~2,提高3.9%;总产5.7121亿Kg,比2010年增产0.2473亿Kg,增长4.5%。这足以显示国家农业补贴政策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巨大拉动力,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本文从粮食本身的作为公共产品的属性和农业本身的特点入手,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分析了农业补贴的必要性和趋向性。从世界农业发达国家农业补贴政策的发展历程着眼,从不同国家的社会背景下农业补贴政策的出现与发展,就其补贴内容、补贴方式和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比,总结世界农业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农业补贴政策具有补贴范围广、强度大,补贴对象趋于集中,补贴政策指向针对性强,补贴结构合理,注重补贴体系配套保障等特点。
结合我国现行农业补贴政策进行研究分析,并与国外农业发达国家农业补贴政策进行对比分析,我国应在增加补贴总量、扩大补贴范围、优化补贴结构、稳定补贴政策等四个方面进行借鉴和提高。
以位于全国中原腹地、国家粮食主产区、核心区的新乡县为例,从近年来农业补贴的种类、范围、强度、种植业成本、农民收入为参数,进行综合分析,以点带面,查找我国现行农业补贴政策起步晚、目标不集中、强度小、落实差异性大、体制不健全等客观不足并提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