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ABA受体基因的选择性剪接及其在抗旱性方面的功能研究
【摘要】:玉米现已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玉米的生产越来越受到土壤干旱胁迫的威胁与挑战。ABA被称为胁迫激素,研究玉米ABA相关基因的功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在ABA信号转导通路中三个基因家族均存在的可变剪接现象,调节ABA信号通路中的各个基因的转录水平。我们对玉米ABA受体基因的研究结果如下:
1.首次确定并克隆了玉米B73中13个ABA受体基因的16个转录产物,其中有2个基因存在可变剪接现象,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它们与拟南芥、水稻的PYL家族分属三个分枝。
2.分析并克隆了玉米14个Type A PP2C基因所产生的19个转录本,其中有4个基因存在可变剪接现象;12个SnRK2基因所产生的32个转录本,其中有10个基因存在可变剪接现象。
3.玉米ABA缺失突变体vp14中,ZmVP14、ZmPYLA/B、ZmPYLC/D基因的表达量下降,而ZmPP2C11/12、ZmPP2C13/14/15、ZmPP2C16/17、ZmPP2C18/19基因的表达量升高。
4.无论ABA诱导与否,蛋白ZmPYLB、ZmPYLD、ZmPYLR均无法与下游的所有的type A PP2C蛋白发生相互作用。蛋白ZmPYLA在不依赖于ABA的条件下与可以与ZmPP2C5/7/9/20/23/13/17蛋白相互作用,在依赖于ABA的条件下与可以与ZmPP2C10/24/12蛋白相互作用。蛋白ZmPYLC在不依赖于ABA的条件下与可以与ZmPP2C5/7/22/23/17蛋白相互作用,在依赖于ABA的条件下与可以与ZmPP2C9/20/13/19蛋白相互作用。
5.ITC结果显示,蛋白ZmPYLC与ABA的结合能力显著高于蛋白ZmPYLD与ABA的结合能力。
6. ZmPYLC转基因拟南芥表现出对干旱胁迫极强的抗性,离体叶片失水速率显著低于野生型拟南芥,转基因拟南芥种子的萌发表现出对ABA极强的敏感性。
7.转基因玉米的检测结果显示,过量表达ZmPYLC基因时降低了ZmPYLD基因的表达水平,而过量表达ZmPYLD基因时降低了ZmPYLC基因的表达水平,两者存在互相抑制的现象。
|
|
|
|
1 |
李智念,王光明,曾之文;植物干旱胁迫中的ABA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3年02期 |
2 |
陈瑞;王丽蓉;陆漓;张振先;张德颐;;水稻幼叶中与ABA亲和力强的结合蛋白[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92年03期 |
3 |
赵春章;刘庆;姚晓芹;汪明;龚良春;;长期喷施ABA对云杉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植物学通报;2008年03期 |
4 |
刘仁梅;杨淑彬;;小麦内源ABA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5期 |
5 |
李巍;萧浪涛;;一种新型电流型免疫传感器的ABA最优测定条件研究[J];生物技术通报;2008年03期 |
6 |
邵玺文,孙长占,阮长春,韩立军,赵兰坡,胡耀辉;ABA浸种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
7 |
董永华,史吉平,李广敏,韩建民,商振清;外施6-BA和ABA提高玉米幼苗抗旱能力的作用及效果[J];西北植物学报;1998年02期 |
8 |
汤日圣,张大栋,童红玉;高温胁迫对稻苗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及ABA和6-BA对其的调节[J];江苏农业学报;2005年03期 |
9 |
刘子会;张红梅;郭秀林;;ABA诱导的玉米保卫细胞胞质钙离子浓度的变化[J];中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
10 |
王熹,陶龙兴,黄效林,谈惠娟,董文忠,季茂荣;外源ABA抑制水稻种子发芽的生理机制[J];作物学报;2004年12期 |
11 |
吴胡蝶,王泽云,陈雄庭;6—BA、ABA对橡胶花药体细胞胚形成及植株再生的影响[J];热带作物研究;1994年03期 |
12 |
李亚男,陈大清,胡培丽;ABA和6-BA对不同温度条件下芝麻幼苗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05年08期 |
13 |
李亚男;陈大清;胡培丽;;ABA和6-BA对不同温度条件下芝麻幼苗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2005年03期 |
14 |
李霞;任承钢;;ABA、BA及DPI对高表达玉米C_4pepc基因的水稻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报;2012年06期 |
15 |
席吉龙;张建诚;席凯鹏;姚景珍;段黎杰;刘跃鹏;;外源ABA对小麦抗旱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4年03期 |
16 |
张金林;陈托兄;王锁民;;6-苄氨基嘌呤(BA)和脱落酸(ABA)对大麦Na~+、K~+选择性和游离脯氨酸分配的调节[J];草业学报;2006年05期 |
17 |
李妍;;ABA合成与植物耐旱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
18 |
甘国平;;MeJA、ABA与BA对黄瓜离体子叶叶绿素合成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09年07期 |
19 |
朱美君,陈珈;玉米根ABA结合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及动力学性质[J];植物学报;1995年12期 |
20 |
蔡永萍,聂凡,陈静娴;后期喷施BA和ABA对水稻灌浆生理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1996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