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评价
【摘要】:粮食安全问题是关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耕地数量减少、耕地质量下降与粮食需求量迅速扩张已经成为一对不可避免的矛盾。因此,分析研究当前耕地资源的变化格局和态势,切实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经成为必然的战略选择。
本文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通过研究两个不同时期区域耕地数量变化及引起的耕地质量空间分布的变化,探讨区域耕地数量与质量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影响的系统方法,并以吉林省中西部地区为例进行了耕地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实证研究。首先,对吉林省中西部地区1993年和2003年耕地数量进行动态监测,在ArcGIS软件环境下,从空间分布角度分析耕地数量变化特征及其变化原因;然后,提出了适宜于吉林中西部地区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评价法进行了区域耕地质量评价;利用GIS的空间分析方法,通过对耕地数量与耕地质量评价结果的叠加运算,从总体、结构特征、地域差异和净变化四个方面分析了耕地质量空间分布变化。在耕地质量评价研究基础上,利用实地调查的采样点粮食单产数据,并参考了基于统计数据的粮食单产数据,确定了每个耕地质量等级上的粮食单产;最后根据每等级耕地的变化数量和该等级粮食单产数据,对吉林省中西部地区的粮食总产变化进行了分析,并综合分析了耕地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
|
|
|
|
1 |
张军岩,贾绍凤,高婷;石家庄城市化进程中的耕地变化[J];地理学报;2003年04期 |
2 |
袁天凤;张孝成;邱道持;谢德体;;基于GIS的重庆市丘陵山地耕地质量评价与比较[J];农业工程学报;2007年11期 |
3 |
邹亚荣,赵晓丽,张增祥,王长有,刘斌;华北土地利用十年动态特征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2期 |
4 |
张国平,刘纪远,张增祥;近10年来中国耕地资源的时空变化分析[J];地理学报;2003年03期 |
5 |
邹亚荣,张增祥,周全斌,赵晓丽;中国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格局与驱动力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3年02期 |
6 |
石淑芹;陈佑启;姚艳敏;李志斌;何英彬;;耕地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评价——以吉林中西部地区为例[J];资源科学;2007年05期 |
7 |
何艳芬,张柏,马超群;吉林省耕地动态变化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J];资源科学;2004年04期 |
8 |
石淑芹;陈佑启;姚艳敏;李志斌;何英彬;;中国区域性耕地变化与粮食生产的关系研究——以东北地区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8年03期 |
9 |
张广军,马立宏;城市蔬菜集散中心选址问题GIS实证分析[J];物流技术与应用;1999年03期 |
10 |
赵哲远,吴妍,艾亮辉;论RS与GIS集成技术支持下的土地资源管理手段现代化[J];管理现代化;2002年02期 |
11 |
缪丹,程雄,沈建武;GIS技术在城市房屋拆迁中的应用[J];国土资源信息化;2002年05期 |
12 |
安国强,王明晶,方学蜜;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芝罘区耕地后备资源的调查与评价[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
13 |
刘驰;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矿产资源评价中的应用[J];辽宁地质;1999年03期 |
14 |
刘春,李乔,刘妙龙,奚长元;基于1:1000数字地形图的土地利用现状数字成图[J];中国土地科学;1999年01期 |
15 |
黄诗峰,李纪人;GIS支持下的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的系统分析与设计[J];中国管理科学;2001年06期 |
16 |
段学军,吴泓;GIS在城市中应用的回顾与展望[J];现代城市研究;2003年01期 |
17 |
钟凯文,黄建明,彭龙军;银行网点综合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路线与实现[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4年05期 |
18 |
赵涛,郑新奇,邓祥征;城市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分析应用——以济南市为例[J];地球信息科学;2004年02期 |
19 |
段焕星;;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思路[J];改革与开放;2009年06期 |
20 |
刘芳;张玉钧;;GIS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林业科技;2009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