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ftia tsuruhatensis AD9苯胺降解关键酶基因的功能鉴定和表达调节研究
【摘要】:苯胺是一种难降解、毒性大、可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典型有机污染物。苯胺降解菌株Delftia tsuruhatensis AD9分离自印染厂活性污泥,其最高耐受苯胺浓度为4500mg/l。以起始浓度1500mg/l苯胺为唯一碳源生长时,30小时达到最大生长量(OD_(600)=1.193;在以300mg/l邻苯二酚为唯一碳源生长时29小时达到最大生长量(OD_(600)=0.88)。采用氧化电极测定分子氧吸收率的方法,测定AD9的苯胺双加氧酶活性为82±6mgO_2g-dry-wt~(-1)h~(-1),而内源呼吸仅为30±6mgO_2g-dry-wt~(-1)h~(-1),表明AD9具有非常明显的苯胺双加氧酶活性。利用测定积累产物吸光值的方法,测定AD9的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酶活为5.8u(mg crude protein)-1,而邻苯二酚1,2双加氧酶的活性仅为0.5u(mg crude protein)-1,表明AD9的苯胺代谢方式为间位裂解途径。
在克隆AD9完整的苯胺降解基因簇并完成核甘酸全序列测定(GENBANK登陆号AY940090)的基础上,本论文利用Fruitfly计算机软件分析和Blast序列比对,推测在AD9苯胺基因簇中可能存在着两个诱导型启动子和两个LysR型调控蛋白。第一个启动子位于苯胺降解基因簇前端,受LysR型调控蛋白TadR的调控,控制苯胺双加氧酶基因tadQTA1A2B和邻苯二酚双加氧酶基因tadC1的表达;第二个启动子位于基因orfS与tadD2之间,可能受OrfS的调控,控制基因簇中第二组邻苯二酚双加氧酶基因tadC2的表达。分析了两个启动子的转录起始位点、-10区和35区序列以及调控蛋白在启动子上的转录结合位点序列,预测其表达均为σ~(70)因子依赖型。预测了OrfS的三级结构,进行了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树分析。
为验证两个预测启动子的表达功能,采用载体pGD926和pPR9TT分别构建了两个预测启动子的lacZ融合性广宿主表达载体,分别命名为pGDP和pSDP。通过三亲接合方法将pGDP和pSDP导入AD9中,在不同底物诱导下测定了结合子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结果表明:AD9苯胺降解基因簇中第一个启动子的表达受到苯胺和对甲苯胺的诱导,第二个启动子的表达受到苯胺的降解中间产物—邻苯二酚的诱导和对甲苯胺的降解中间产物—4-甲基邻苯二酚的诱导。通过RT-PCR的方法验证了第一个操纵子和基因orfS的表达受到苯胺的诱导,第二个操纵子的表达受到苯胺和邻苯二酚的表达,并且邻苯二酚的诱导作用要高于苯胺的诱导作用。基于以上工作和相关文献推测了AD9降解基因簇的调控模式。有关苯胺降解基因簇中存在着两个诱导型启动子的研究在苯胺降解菌中属于首次报道,为AD9苯胺代谢调控分子机理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
|
|
|
1 |
章俭,夏春谷;芳香烃双加氧酶的结构与功能研究[J];化学进展;2004年01期 |
2 |
孙艳,钱世钧;芳香族化合物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J];生物工程进展;2001年01期 |
3 |
马迎飞,刘训理,邵宗泽;菲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降解酶基因的研究[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5年02期 |
4 |
饶佳家,霍丹群,陈柄灿,侯长军,廖强;芳香族化合物的生物降解途径[J];化工环保;2004年05期 |
5 |
邵宗泽,许晔,马迎飞,郭庆;2株海洋石油降解细菌的降解能力[J];环境科学;2004年05期 |
6 |
曹晓星;田蕴;胡忠;郑天凌;;PAHs降解基因及降解酶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07年06期 |
7 |
孙艳,杨秀清,钱世钧;嗜吡啶红球菌多氯联苯降解基因的克隆与表达[J];中国环境科学;2004年06期 |
8 |
李淑彬;陈振军;丘李莉;伍娟;赖展鹏;;蜡状芽孢杆菌菌株Jp-A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苯酚特性[J];应用生态学报;2006年05期 |
9 |
杨静;戴美学;;微生物降解联苯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2008年05期 |
10 |
许华夏,李培军,巩宗强,刘宛,钟鸣,陈素华;双加氧酶活力对细菌降解菲的指示作用[J];生态学杂志;2005年07期 |
11 |
吕鹏;张长铠;;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L68双加氧酶区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J];生物技术;2006年02期 |
12 |
刘和,吴坚阳,陈英旭;丛毛睾丸酮单胞菌ZD4-1和铜绿假单胞菌ZD4-3降解芳香烃化合物的机理[J];微生物学报;2004年01期 |
13 |
李丽,李钦;邻苯二酚-1,2-双加氧酶的催化性质[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0年02期 |
14 |
李力,于波,许平;化石燃料生物脱有机氮研究展望[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4年06期 |
15 |
马海娟;李光明;张志刚;张亚雷;杨亮亮;;产碱菌株F-3-4降解2,6-二叔丁基苯酚机理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2006年04期 |
16 |
王艳芳;沙昊雷;;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生物降解在代谢工程中的应用[J];浙江化工;2007年12期 |
17 |
胡淼;陈欢;田蕾;胡锋;魏正贵;李辉信;;蚯蚓对细菌降解土壤中菲的作用[J];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01期 |
18 |
王新新;党宏月;王春艳;唐学玺;;一株深海嗜低温萘降解细菌Nah-1的分离及降解基因研究[J];海洋科学;2008年10期 |
19 |
寇秀芬;李钦;;臭味假单胞菌邻苯二酚1,2-双加氧酶的制备和一般性质[J];微生物学报;1990年05期 |
20 |
崔志松;邵宗泽;;一株海洋新鞘氨醇杆菌phe-8(Novosphingobium sp.)的PAHs降解基因和降解特性[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