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棉CAP基因的克隆、表达与蛋白鉴定
【摘要】:
本研究以亚洲棉(Gossypium arboreum L.)种质DPL971及其无短绒有纤维突变体(DPL972)为材料。从亚洲棉中分离得到腺苷酸环化酶结合蛋白(CAP)的cDNA表达序列及基因组DNA序列。为深入研究CAP基因对棉纤维发育的作用,对克隆的CAP基因的cDNA序列进行了表达和蛋白表达纯化,还分析了CAP基因在棉纤维早期发育阶段的表达水平及蛋白性质。主要研究结果包括:
1.对253条棉纤维(表皮毛)发育相关基因在DPL971和DPL972基因组中的基因一级结构进行了比较。寻找到了与这对材料表型性状差异紧密相关的目标基因——CAP基因。
2.以DPL971和DPL972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克隆了亚洲棉的全长CAP基因-GaCAP和GaCAPm。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有1416 nt,共编码一个471氨基酸的蛋白质,分子量为50.6kDa。核苷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比较表明:GaCAP及GaCAPm与已经报道的其它物种的CAP基因具有有较高的同源性。
3.对CAP基因在野生型和突变体中的表达谱进行了RT-PCR和Northern杂交分析。结果显示,CAP基因在野生型和突变体材料的棉纤维发育早期阶段(-1~4 DPA)的表达信号稳定。但在突变体材料的4~9 DPA阶段,CAP基因的表达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在9 DPA时,CAP基因仅有痕量表达。在野生型及突变体材料的叶片、下胚轴和根等组织器官中,均检测到了CAP基因一定丰度的表达信号。上述试验结果显示,CAP基因在棉花各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尤其在棉纤维发育早期阶段的胚珠中表达信号较高;比对CAP基因在野生型及突变体胚珠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信号,推测CAP基因参与了亚洲棉短绒纤维发育的起始过程。
4.按所分离的棉花腺苷酸环化酶结合蛋白cDNA序列设计、合成特异引物,以亚洲棉叶片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分离获得棉花GaCAP基因DNA序列。利用DNAStar对该基因的序列进行分析表明:GaCAP基因编码区含有10个外显子和9个内含子,内含子的大小在100~1000 bp范围内不等。CAP蛋白在棉花和拟南芥中的序列长度一致(分别为471和476个氨基酸残基),但其在棉花(序列长度约4kb)和拟南芥(序列长度与2.4kb)基因组中的存在情况不同,说明棉花CAP基因内含子的复杂程度较高。
5.多序列比对结果显示:GaCAP蛋白的C-末端与拟南芥、苜蓿和水稻的相似度达到83%,而N-末端的序列相似性分别为74%、73%和63%。表明GaCAP蛋白的C-末端较N-末端更为保守;CAP蛋白的特征序列:RLE重复基序(RLE repeats)、Actin结合域(actin binding domain)、SH3基序(SH3 motif)和多聚结合域(multimerization domain)均定位在预测的GaCAP蛋白序列之中;GaCAPm编码的蛋白序列的第44位是苏氨酸(极性氨基酸),这与GaCAP编码蛋白序列的同一位置(丙氨酸,非极性氨基酸)不同,而且在不同物种的CAP蛋白中,该位点是极为保守的,因此,这一位点的突变可引起GaCAPm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变化。
6.以GaCAP基因的cDNA序列为探针与基因组DNA酶切片段进行Southern blotting杂交分析,结果显示棉花基因组中仅含有一个CAP基因的拷贝。
7.构建了GaCAP原核表达载体,在E.coli中进行表达,并纯化目的蛋白,进行理化分析。结果显示,GaCAP蛋白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6℃,并且可以在一个较宽的温度范围(30~60℃)内保持其高结合活性(>60%);该蛋白的最适pH值在5.0~6.0之间,在pH=4.0的缓冲液中处理30min后,GaCAP的蛋白活性仍然有80%,说明该蛋白有一定程度的耐酸性。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S562
|
|
|
|
1 |
张凤鑫;发展高品质棉迎接加入WTO新挑战——棉花纤维品质改良的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2000年06期 |
2 |
王学德,朱玉贤,季道藩,蒋淑丽,李悦有;棉纤维相关cDNA的克隆及其在4个纤维突变体中的结构变异[J];科学通报;2000年17期 |
3 |
董合忠,郭庆正,王志芬;棉纤维发育及其调控研究的进展[J];莱阳农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
4 |
刘康,张天真,潘家驹;陆地棉纤维初始发育与胚珠过氧化物酶和吲哚乙酸氧化酶的关系的研究[J];棉花学报;1999年06期 |
5 |
郭香墨,刘正德,罗云佳;我国面向21世纪棉花纤维品质改良对策[J];棉花学报;1999年06期 |
6 |
夏兰芹,郭三堆;棉花RNA的快速提取方法[J];棉花学报;2000年04期 |
7 |
杨伟华,项时康,唐淑荣,熊宗伟,胡育昌;20年来我国自育棉花品种纤维品质分析[J];棉花学报;2001年06期 |
8 |
徐亚浓,王学德,蒋淑丽,程超华;排除棉酚等干扰提取棉纤维细胞RNA方法的研究[J];棉花学报;2002年03期 |
9 |
杜雄明,陈金桂,张天真,潘家驹,汪若海;5个棉花纤维突变体胚珠内源激素差异及对纤维分化和前期生长的影响[J];棉花学报;1998年01期 |
10 |
刘康,孙敬,张天真,潘家驹;内源及外源植物激素对陆地棉无絮突变体胚珠纤维初始发育诱导效应的研究(英文)[J];棉花学报;1999年01期 |
|
|
|
|
|
1 |
李汝忠,傅振华,王宗文,王景会;山东棉花科技50年回顾与21世纪初发展战略[J];山东农业科学;2000年01期 |
2 |
董合忠,李维江,唐薇,李振怀;2个彩色棉材料的农艺性状和纤维发育特点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2年04期 |
3 |
马丽;;两种快速提取甘薯块根总RNA的方法[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
4 |
李玲;刘开泉;刘炳福;孟静静;张悦丽;李新国;;拟南芥培养中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11期 |
5 |
张灿,时西民,吴夫安,曹凤喜,刘渠德,熊万光,周德安,张维敏;病虫双抗杂交棉新组合F_1代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04年01期 |
6 |
代永欣;杨相昆;王林;;核果类果树总RNA的快速提取方法[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7期 |
7 |
彭浩;祁家凤;刘成刚;;杂交棉若干农艺性状与产量品质相关性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5期 |
8 |
詹少华,林毅,吕凯;天然彩色棉过氧化物酶·丙二醛及硝酸还原酶的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1期 |
9 |
李延红;;ABI1和GPA1在拟南芥生长发育中的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8期 |
10 |
赵为;邓科君;杨足君;周建平;任正隆;;景天科植物基因组DNA的高效提取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2期 |
|
|
|
|
|
1 |
何风华,曾瑞珍,席章营,Akshay Talukdar,张桂权;不同Waxy基因型水稻的遗传多样性[J];分子植物育种;2003年02期 |
2 |
聂以春,左开井,张献龙,冯纯大;RAPD标记分析棉花种间杂种后代的遗传相似性[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
3 |
杜雄明,刘国强,张秀芳,李润花,汤秀娣;陆地棉光籽品种资源分析和评价[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1994年01期 |
4 |
王学德,朱英国;水稻雄性不育与可育花药的mRNA差别显示和cDNA差别片段的分析[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1998年03期 |
5 |
于晓红,朱勇清,卢山,张天真,陈晓亚,许智宏;陆地棉徐-142种子无毛突变体的比较研究[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00年05期 |
6 |
张天真,潘家驹;一个陆地棉无絮突变体的遗传分析[J];江苏农业学报;1991年03期 |
7 |
唐淑荣,胡育昌,余楠,熊宗伟,褚平,候爱玲;1996年我国主产棉省棉纤维品质抽检概况与改良对策[J];中国棉花加工;1997年04期 |
8 |
张天真;孙敬;潘家驹;;陆地棉无絮棉突变体纤维初始发育的体外诱导[J];棉花学报;1992年02期 |
9 |
夏兰芹,郭三堆;棉花RNA的快速提取方法[J];棉花学报;2000年04期 |
10 |
杜雄明,潘家驹,汪若海;棉纤维细胞分化和发育[J];棉花学报;2000年04期 |
|
|
|
|
|
1 |
孟金陵,孙济中;亚洲棉同源四倍体×陆地棉的胚胎发育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84年01期 |
2 |
宋平,季道藩,许复华;二倍体栽培棉种草棉和亚洲棉的核型比较研究[J];作物学报;1991年02期 |
3 |
牛永章,阎继耀,关崇琴,张原根,张新润;陆地棉×亚洲棉F_0代成胚频数与母本陆地棉主要光合性状的关系[J];中国农业科学;1985年04期 |
4 |
李炳林,张伯静,张新润,牛永章;亚洲棉与比克氏棉杂交的研究[J];遗传学报;1987年02期 |
5 |
于晓红,朱勇清,林芝萍,陈晓亚,许智宏;亚洲棉GAE6-3A上游序列的分离及其在烟草中的表达[J];植物生理学报;2000年02期 |
6 |
骆萍,王国栋,陈晓亚;亚洲棉C4H同源cDNA的分离和表达特征分析[J];植物学报;2001年01期 |
7 |
承泓良;江苏棉花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J];江苏农业学报;1991年S1期 |
8 |
刘金定,王坤波,宋国立,苏玲,刘方,赖鸣岗,何彬,谭汉林,阮志文;广西棉花种质资源考察报告[J];中国棉花;2003年12期 |
9 |
李炳林,张新润,王云;亚洲棉与比克棉杂交研究简报[J];中国棉花;1982年04期 |
10 |
汪若海;;古代“吉贝”和“白叠”应属不同棉种的初见[J];古今农业;1989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