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青枯菌群体猝灭基因的功能研究及利用
【摘要】:
植物细菌性青枯病是由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种世界性重大病害。青枯菌的寄主范围非常广泛,涉及50多个科的200种植物,其中包括马铃薯、番茄、茄子、辣椒、甘薯、花生、烟草、香蕉、桑树、桉树、油橄榄等许多重要的粮食、蔬菜及经济作物。
植物病原细菌毒性基因的表达受群体感应(quorum-sensing)信号分子-AHL(酰基高丝氨酸内酯,N-acyl homoserine lactone)的调控,降解细菌产生的AHL信号分子,猝灭其群体感应,能够降低细菌的致病力。
1.青枯菌aac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产物的功能分析
克隆了青枯菌的aac(aculeacin A acylase)基因,构建了aac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获得了AAC融合蛋白,证实了AAC蛋白能够降解细菌的AHL信号分子,猝灭细菌的群体感应,明显减弱病菌的致病力。
2.青枯菌aac基因突变株的构建及其致病性分析
为明确aac基因在青枯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构建了aac基因重组自杀质粒,并将其电转化至青枯菌野生型菌株中,经过体内同源重组,获得了aac基因插入突变株。接种番茄的结果显示,aac突变株的致病性较野生型明显下降,证明了aac基因在青枯菌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3.抗青枯病转aac基因烟草和番茄的培育
为进一步研究aac基因的功能,构建了aac基因高效植物表达载体pBI121-Ω4A-aac,转化至农杆菌,应用叶盘法分别转化至烟草和番茄。经过愈伤诱导及卡那霉素(Kan)筛选,分别获得了35株转基因烟草和15株转基因番茄。经过PCR、RT-PCR、Southern、ELISA检测,表明aac基因已经成功整合到转基因植株的基因组中,并得到正确的表达。接种青枯菌结果显示,转aac基因烟草和番茄的抗病性明显的增强,提高2-2.9个抗性级别,评价为中等抗病水平,表现为发病时间延迟,病情指数的降低。证明将青枯菌群体猝灭基因导入植物,是提高植物对青枯病抗性的有效策略。
4.青枯菌毒性蛋白分泌系统Gsp蛋白互作分析
为验证群体感应调控下与青枯菌毒性蛋白分泌相关的II型分泌系统Gsp蛋白间的互作,将青枯菌gspC、E、M、L基因克隆至不同的原核表达载体中,表达成Gsp C、E、M、L融合蛋白。通过包涵体蛋白变复性研究,获得了具有活性的复性后蛋白质。蛋白质体外结合试验(Pull-down)结果显示,GspE和GspL,GspL和GspM蛋白之间可发生相互作用。利用体外蛋白结合技术进一步验证了Gsp蛋白互作的真实性。
|
|
|
|
1 |
袁宗胜,胡方平,洪永聪,蔡学清;花生品种(系)对青枯菌的抗性鉴定[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
2 |
朱红惠,姚青,李浩华,羊宋贞;AM真菌对青枯菌的抑制和对酚类物质的影响[J];微生物学通报;2004年01期 |
3 |
赖文姜;谭炳安;陈俊英;;桑青枯病的诊断和青枯菌的分离[J];广东蚕业;1982年02期 |
4 |
汪国平,吴定华,曾宪铭;番茄青枯菌分泌物中热稳定成分的毒性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
5 |
叶淑春,罗焕亮,王军;木麻黄青枯菌的致病性与其对寄主根表吸附的关系研究[J];广东林业科技;1999年03期 |
6 |
罗焕亮,王军,邵志芳,张景宁;木麻黄青枯菌的根表吸附及根内增殖与其致病性关系[J];林业科学研究;2002年01期 |
7 |
白小军,王晓菁,毛国璋,何礼远;青枯菌的运动性野生型菌株的发现和鉴定[J];西北农业学报;2000年02期 |
8 |
戢俊臣,张敏,刘铭,叶亚军;四川省姜瘟病菌生物型鉴定初报[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
9 |
霍超斌;周亮高;;广东番茄青枯菌的特性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1988年01期 |
10 |
王丽,汪矛,杨世杰;青枯菌侵染番茄幼根的扫描电镜观察[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1999年02期 |
11 |
朱红梅,张赛群,周涵韬,朱育菁,史怀,车建美,曹宜,刘波;超声波对番茄青枯雷尔氏菌致病性变化的影响[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S1期 |
12 |
王卉,任欣正;青枯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在番茄抗、感病品种根部的吸附、侵入和繁殖[J];植物病理学报;1993年02期 |
13 |
汪国平,袁四清,熊正葵,林明宝;广东省番茄青枯病相关研究概况[J];广东农业科学;2003年03期 |
14 |
李文溶,段迺雄;花生青枯菌致病性的研究[J];花生学报;1987年04期 |
15 |
冯莉;张玲华;田兴山;;青枯菌致病性与基因组之间的关系[J];生物技术通讯;2007年02期 |
16 |
何礼远,华静月,张长龄,孙福在;我国细菌性青枯病的发生及防治[J];植物保护;1983年03期 |
17 |
帅正彬,苏家烈,罗小波;成都番茄青枯菌生理分化和品种抗性鉴定[J];中国蔬菜;1997年03期 |
18 |
孙思,韦爱梅,伍慧雄,王军;青枯病的化学与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江西植保;2004年04期 |
19 |
王胜坤;王军;徐大平;;植物青枯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
20 |
陈坚;林营志;刘建;胡鸢雷;林忠平;;青枯菌hrp基因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08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