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季天然草地牧草现存量估测技术研究
【摘要】:
本文以锡林郭勒草原为研究区域,利用MODIS数据及地面调查数据,进行了大区域遥感估测冷季天然草地牧草现存量的方法和技术手段的研究,提出了枯草指数的计算方法,着重研究了如何利用枯草指数来建立牧草现存量估测模型,同时,利用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了冷季天然草地牧草保存率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区域内牧草现存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1.本文提出枯草指数(DGI)的计算方法,枯草指数与不同草地类型牧草现存量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或显著正相关关系,利用枯草指数建立冷季牧草现存量的遥感估测模型是可行的。
2.枯草指数与不同草地类型牧草现存量的相关程度不同。在四种草地类型中,草甸草原相关性最高,典型草原次之,荒漠草原和沙地植被的相关性较差。
3.利用实测牧草现存量递变率建立枯草指数查找表,枯草指数查找表可以准确地获得雪层下牧草信息,克服了冷季无法利用遥感数据获取积雪层下牧草信息的障碍,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方法。
4.针对不同草地类型建立每月牧草现存量最佳估测模型,经过精度验证得出:草甸草原每月估测模型的精度相对较高,基本在85%左右,除荒漠草原1月份的模型精度为56.37%外,其它草地类型的估测模型的精度都大于60%。
5.冷季末期(4月份)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和沙地植被牧草保存率分别降至20.36%、14.76%、3.32%和4.02%,平均月递减率为13.27%、14.21%、16.11%和16.00%。
6.十月份研究区域牧草现存量的空间分布与盛草期各草地类型产量分布格局基本保持一致,草甸草原分布区牧草现存量最高,典型草原次之,荒漠草原区最低。随着时间的变化,冷季牧草现存量分布格局发生相应的变化,冷季初期,牧草现存量主要集中在500-700和700-1000kg/ha两个等级,到冷季末期,牧草现存量则主要以100和100-300kg/ha为主,产量较高等级的分布面积趋于消失。
|
|
|
|
1 |
旗河;巴布拉;;干旱对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年04期 |
2 |
贺俊杰;;基于NOAA/AVHRR遥感资料的锡林郭勒草地植被变化特征[J];中国农业气象;2011年03期 |
3 |
马艳国;孙莹丽;张颖;;乌兰布统景区开发现状与对策建议[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
4 |
孟宪毅;;请到锡林郭勒草原来[J];内蒙古林业;2011年06期 |
5 |
;[J];;年期 |
6 |
;[J];;年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11 |
;[J];;年期 |
12 |
;[J];;年期 |
13 |
;[J];;年期 |
14 |
;[J];;年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