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基建会计并入事业会计核算研究
【摘要】:
我国正在进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作为事业单位重要但非经常性经济活动的基本建设投资核算一直是改革中的难点问题,此前财政部门针对基本建设投资核算的多次改革意愿均因问题复杂而搁浅,目前亟需理论界与实务界共同研究,因此选择该题进行研究。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与实地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检索、阅读、收集和整理大量的文献资料,廓清了相关财务会计理论、事业会计和基建会计的历史沿革以及理论界实务界的研究现状等内容;通过对农业部工程建设服务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本级等9家单位的13位长期从事事业会计、基建会计管理和工作的相关人员进行访谈,结合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和经验总结,掌握了真实且具体的现实情况。
本文首先以财务会计理论为指导,结合实际调研情况,在阐述现行事业单位基本建设投资核算依据的基础上,从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目前核算方式的问题四个角度分析了事业单位基建会计并入事业会计核算的必要性,从理论上、实践上、技术上证明了并入的可行性,认为并入是一种长远的、根本的、有利于信息使用者的核算方式。然后构建了并入后基本建设投资核算体系,包括要素对接、科目对接、业务核算和信息披露。会计要素在会计准则理论框架中居于重要地位,融合两项会计制度,首先应融合两项制度的会计要素,本文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出发,认为资金来源类要素应与负债、净资产、收入要素对接,资金占用类要素应与资产、支出要素对接。在会计要素对接的指导下,首先对基建会计中不需用的过渡性科目以及不符合事业会计核算方式的科目进行删除,对相同或相近的科目进行归类合并;其次是根据基本建设投资的具体经济业务,以财务会计理论为指导,以现有研究和实践为借鉴,经过推导提出应新设10个会计科目。经过转换与对接,原有核算基本建设投资的两要素52个会计科目转换为并入后的五要素39个会计科目,随后进行了业务核算举例,并提出了对财务报告的相关改进建议。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理论结合实际,以会计要素对接为指导,在比较、归纳、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比较系统完整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并入后核算体系,并在核算体系构建上考虑到了在建项目短期与长期科目设置的不同,采用了有利于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明细科目设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