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玉米密植高产群体茎杆质量的化学调控机理
【摘要】:
目前我国玉米产量缺口明显,对玉米高产的需求日益高涨。而增加产量的首要途径就是提高种植密度。然而东北地区特殊的土壤、气候环境决定了高密条件下春玉米群体郁闭,茎秆质量下降,机械强度降低,发生倒伏的几率大大增加,直接影响到高产稳产的实现。本试验重点研究密植条件下春玉米茎秆质量和产量的变化以及化学调控技术对密植高产条件下春玉米茎秆质量和产量的影响。试验主要结论如下:
1.化学调控处理有效地提高了密植条件下春玉米产量
随着密度的增加,先玉335和京单28两品种的产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先玉335和京单28均在56250株·hm-2下达到最高值(先玉335为13470.79kg·hm-2,京单28为12556.53 kg·hm-2)。ECK处理后,两品种春玉米的产量均随密度的增加呈极显著增加的趋势,先玉335和京单28均在90000株·hm-2下达到了最高值(先玉335为15389.23 kg·hm-2,京单28为14485.15 kg·hm-2);随着密度的增加,两品种的穗长降低,秃尖长增加,同时穗粒数及百粒重降低。而ECK处理后,两品种穗部性状得到了改善,单穗重量增加,最终表现为增产。
2.化学调控处理有效地改善了春玉米茎秆的形态性状
ECK处理可以通过降低玉米株高和穗位高,极显著增加单位长度干物重,增大截面积,缩短节间长度,改善玉米茎杆形状等途径,显著地增加春玉米的田间致倒伏推力,从而降低倒伏发生的几率,实现密植群体丰产性和抗倒伏性的协同表达。
3.化学调控处理有效地增强了春玉米茎秆力学性状
春玉米茎秆的茎皮厚度和穿刺强度均随密度增加下降显著,直接导致了高密群体倒伏发生的几率增加。ECK处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春玉米茎皮厚度,增强穿刺强度,保证了密植高产春玉米群体的抗倒性;随着密度的增加,春玉米茎秆的含水量和横折强度均呈显著的下降趋势。ECK处理后,春玉米茎秆的含水量提高,横折强度增大。?
4.化学调控处理有效地改变了春玉米内源激素水平
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先玉335和京单28两品种春玉米茎秆节间内源激素IAA、ZR、DHZR、iPA、JA和ABA含量呈下降趋势,GA的含量呈增加的趋势。密植条件下,茎秆节间长度拉长,茎秆内容物减少,倒伏发生的几率增加;ECK处理后,两品种春玉米茎秆节间内源激素(IAA、GA、ZR、DHZR、iPA、JA和ABA)含量均比对照有所增加。
5.化学调控处理有效地改善了春玉米茎秆组分及生理功能
随着密度的增加,春玉米的茎秆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单位长度干物重下降,维管束数量减少,直接导致茎秆机械强度的弱化,引发倒伏;而茎秆中可溶性糖含量下降导致穗部养份供应不足,影响穗部发育,引发减产;本试验研究表明,ECK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春玉米灌浆期茎秆的节间可溶性糖含量,增加维管束数量,增强茎秆自身组分的含量,提高茎秆的活力及机械强度,降低了倒伏发生的几率。
|
|
|
|
1 |
何从辉;春玉米制种的技术措施[J];江西农业科技;1985年02期 |
2 |
姚炳龙,李炳生;对沿海旱作地区推广夏玉米问题的商榷[J];作物杂志;1989年04期 |
3 |
陈国平,孙政才;我国玉米最高亩产新纪录[J];农业新技术;1992年02期 |
4 |
郑根莲;;丽水地区发展春玉米生产的适应性分析[J];浙江气象;1993年04期 |
5 |
张航,徐福利,赵明智;渭北旱原春玉米高产农艺措施最佳组合方案的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4年04期 |
6 |
王海生,吴晓明;春玉米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与分配[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94年05期 |
7 |
张真;贝母/春玉米/番薯旱地高产栽培技术应用[J];中药材;1994年09期 |
8 |
戴高星;春玉米连作秋大豆可多收一茬[J];中国农技推广;1995年05期 |
9 |
陈勇,栾春荣,王迎春,王建如,鞠章纲;沿江高沙土地区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1997年06期 |
10 |
黄示瑜;冬种辣椒套种春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1998年06期 |
11 |
黎国翰;第二代粘虫在襄南地区危害春玉米严重[J];湖北植保;1999年05期 |
12 |
高炳德,李江遐,周燕辉,赵利梅;内蒙古平原灌区公顷产量13.7t~15.9t不同品种春玉米氮、磷、钾吸收规律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S1期 |
13 |
洪晓强;秦巴山区春玉米丰产栽培模式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S1期 |
14 |
马玉春;张怀君种小麦——夏栽春玉米获高效[J];河北农业;2002年07期 |
15 |
徐建亚;春玉米不同栽培方式对亚洲玉米螟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3年03期 |
16 |
徐文华,王瑞明,吴春,李清云;春玉米不同栽培方式对棉田玉米螟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03年02期 |
17 |
赵宏伟,马凤鸣,李文华;氮肥施用量对春玉米硝酸还原酶活性及产质量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
18 |
王新娥;;越冬番茄和春玉米的连作技术[J];中国果菜;2011年05期 |
19 |
;塞外万亩春玉米连续两年亩产超千斤[J];河北农业科技;1975年01期 |
20 |
高玉美;;春玉米的播种、灌水和追肥[J];农业科技通讯;1976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