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耐盐性及不同器官离子分布
【摘要】:
本论文对NaCl胁迫下200份苜蓿材料苗期耐盐性、10份苜蓿材料芽期耐盐性以及不同钠盐对中苜1号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且在此基础上选择1份耐盐材料和1份敏盐材料对不同NaCl浓度下根、茎、叶中盐离子含量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1. 10份苜蓿材料在NaCl浓度为0(ck)、0.3%、0.5%、0.7%、0.9%的芽期耐盐性研究,通过对发芽率、发芽势、根长、芽长的测定,以及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的计算,得出苜蓿种子芽期随着盐浓度的升高,各指标明显下降。并通过对中苜1号在NaCl、NaHCO_3、Na_2CO_3不同钠盐浓度梯度下的发芽指标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低盐浓度下盐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当NaCl浓度≥300mmol/L,NaHCO_3≥50mmol/L、Na_2CO_3≥20mmol/L苜蓿种子完全丧失活力,同时钠盐的抑制作用,胚根胚芽。
2.对200份苜蓿材料在NaCl浓度为0、0.3%、0.4%、0.5%胁迫下的存活率、相对株高、相对生物量3个形态指标和相对游离脯氨酸含量、细胞膜透性2个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并利用隶属度平均值进行综合评价。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存活率、相对株高、相对生物量下降,脯氨酸含量、细胞膜透性升高,且不同材料间差异明显。通过综合评价,得出耐盐性强的材料有: 2846、0104、74-24、1969、0425和98-4等。耐盐性在芽期和苗期具有一致性。
3.对编号为1969苜蓿苗期采用盐浓度为0、0.3%、0.5%、0.7%以及0.9%的NaCl盐处理30天后生长情况(存活率、根长、茎长、叶片数),以及不同器官中Na+、K+、Ca~(2+)、Mg2+的含量的测定,并分析了K/Na、Ca/Na、Mg/Na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存活率、根长、茎长与盐浓度呈负相关,除根茎叶中Na~+含量与盐浓度呈正相关,茎叶中的Ca~(2+)与盐浓度相关性不明显外,根中Ca~(2+),根茎叶中K~+、Mg~(2+)、K/Na、Ca/Na、Mg/Na与盐浓度呈负相关,随盐浓度增加而显著下降,且盐处理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
4.在NaCl浓度为0、0.1%、0.3%、0.5%的盐胁迫处理下,对耐盐苜蓿材料编号为1969和敏盐苜蓿材料编号为0137不同器官Na~+、K~+、Ca~(2+)含量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根茎叶中Na~+、K~+含量及K/Na比值在耐盐材料和盐敏感材料之间有显著差异,根茎中Ca~(2+)含量二者之间差异显著,叶中差异不显著。耐盐材料的根叶中Na~+含量显著低于盐敏感材料;耐盐材料K~+含量、K/Na比值高于盐敏感材料。说明离子含量及平衡对苜蓿耐盐性有重要的作用,耐盐性苜蓿通过调节植株体内的含量以保证其在盐胁迫下正常的生理生化过程。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S541.9
|
|
|
|
1 |
郭建华;李跃进;卢炜丽;;3种盐胁迫对小麦苗期生长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7年03期 |
2 |
金兰,罗桂花;盐胁迫对紫花苜蓿SOD丙二醛及SOD同工酶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4年05期 |
3 |
吕庆,郑荣梁;干旱及活性氧引起小麦膜脂过氧化与脱酯化[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1996年01期 |
4 |
胡岳岷;中国农业发展的近期观察与远景战略[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0年02期 |
5 |
王庆亚,刘敏,张守栋,刘俊,刘友良;盐胁迫对盐角草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效应的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2年02期 |
6 |
任昱坤,吴雪峰,谢亚军;植物抗盐性研究进展的综述[J];宁夏农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
7 |
张华新;宋丹;刘正祥;;盐胁迫下11个树种生理特性及其耐盐性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8年02期 |
8 |
张士功,高吉寅,宋景芝;水杨酸对提高小麦抗盐效应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1999年01期 |
9 |
苏慧,尉红梅,马岩,刘庆秀,郭亚男,孙玉梅;Na_2CO_3胁迫对牧草种子萌发特性影响的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10 |
金兰;盐胁迫对苜蓿叶绿体SOD同工酶的影响[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
|
|
|
|
|
1 |
梁红柱,窦德泉,冯玉龙;调控源库关系对砂仁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和果实产量的影响[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
2 |
樊盛菊;齐树亭;武洪庆;董明;;盐生植物根际对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
3 |
于德花;常尚连;徐化凌;刘玉新;;黄河三角洲滩涂耐重盐植物的筛选实验[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
4 |
高志华,葛会波,李青云,杨丽丽,刘艳萌;丛枝菌根菌对连作草莓生长及抗重茬能力的影响[J];河北果树;2004年03期 |
5 |
缪锦来,王波,阚光锋,姜英辉,侯旭光,李光友;南极冰藻Chlorophyceae L-4抗氧化酶活性对UV-B辐射增强的响应[J];海洋科学进展;2004年03期 |
6 |
任永波,李成佐,陈健;激光辐照洋葱种子生理生化效应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2001年04期 |
7 |
李子芳;王玉国;孙守钧;;植物应对盐胁迫的生理机制[J];河北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
8 |
陈淑清;;滨州市盐碱地的治理与开发[J];河北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
9 |
刘振宇;曹卫东;冯伟;秦文利;智健飞;窦菲;刘忠宽;;绿肥种质资源—沧州苜蓿的提纯复壮技术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
10 |
郑博颖;郑云翔;;衡水湖中主要沉水植物对水质的影响[J];河北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
|
|
|
|
|
1 |
李霞,李云荫,曹敏;水分胁迫对抗旱性不同的冬小麦品种叶片蛋白质影响的比较[J];华北农学报;1993年04期 |
2 |
张士功,高吉寅,宋景芝;6-苄基腺嘌呤对盐分胁迫条件下小麦幼苗体内Na~+、K~+和Cl~-的含量及其分布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1999年04期 |
3 |
孔照胜,武云帅,岳爱琴,李贵全,彭永康;不同大豆品种抗旱性生理指标综合分析[J];华北农学报;2001年03期 |
4 |
陈桂平,齐志广,黄占景,何聪芬,沈银柱;耐盐性不同的近等基因系小麦生理性状的比较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1年04期 |
5 |
孙耀中,东方阳,陈受宜,杨晓玲,刘永军,郭学民;盐胁迫下转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水稻幼苗耐盐生理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4年03期 |
6 |
刘洪展;郑风荣;慈秀芹;赵世杰;叶乃好;;海水胁迫下外源生长素对小麦萌发期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6年02期 |
7 |
杨静慧,杨恩琴,杨焕婷;苹果砧木资源抗旱性研究[J];华北农学报;1996年02期 |
8 |
安国勇,董发才,胡楠,宋纯鹏;盐胁迫条件下钙对小麦根细胞膜电位和钾离子吸收的影响[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
9 |
李小峰,王静,刘亚丽;浅层地下咸水的有效利用是根治天津市土地盐渍化的有效途径[J];海河水利;2001年S1期 |
10 |
金兰,罗桂花;盐胁迫对紫花苜蓿SOD丙二醛及SOD同工酶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4年05期 |
|
|
|
|
|
1 |
孙伟泽;韩博;胡晓宁;呼天明;;不同浓度盐胁迫下苜蓿丙二醛含量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
2 |
张荣华;李拥军;张叶玲;;脯氨酸含量对苜蓿抗寒性影响的研究[J];现代化农业;2006年04期 |
3 |
康玉凡,马鹤林,陈有军,申庆宏,海棠;我国苜蓿品种的适宜辐射剂量[J];内蒙古草业;1998年01期 |
4 |
庄文发,王宪山,鲍春琴,陈秀霞,肇恒哲,王文成,陈冲,雷虹,康兴;辽宁省引进苜蓿品种比较试验结果续报[J];养猪;2003年06期 |
5 |
南红梅,王俊鹏,闫建波;8个引进苜蓿品种的生长特性比较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4年12期 |
6 |
李婷;唐好文;;紫花苜蓿的病虫害防治技术[J];山西农业(畜牧兽医);2007年12期 |
7 |
林伟平;王华兵;梁刚;米立刚;牛生和;;克拉玛依生态荒漠区苜蓿栽培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2008年06期 |
8 |
黄德昌;;浅谈苜蓿的种植与管理[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年01期 |
9 |
买买提·阿洪西克;热比亚木·阿不来孜;依不拉音·热合木吐;赛福拉·阿布列提甫;赵东;;9个苜蓿品种引种对比试验研究[J];新疆畜牧业;2011年03期 |
10 |
刘丛生;柴凤久;刘泽东;尤海洋;高海娟;;北方山区苜蓿引种筛选与优化栽培技术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年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