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上游亚高山退化天然林恢复重建过程生物多样性和土壤氮素动态研究
【摘要】:岷江上游亚高山天然林,处于长江上游的源头区,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
水土保持等重要的生态经济功能,但是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的干扰特别是长期大规模
的采伐,使该区的森林严重退化,并且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经济后果,亟待采取积极
有效的措施,加快恢复重建的速度和质量,恢复天然林的健康、稳定、生物多样性,促
进生态效益的逐步提高,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择环境背景条件基本一致的不同年龄(10年、20年、
30年、40年、50年、70年左右)的人工云杉林和自然恢复不同阶段(迹地灌丛(10
年)、次生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林(30年)、红桦冷杉混交林(-40年)和原始
冷杉林(180年))的群落,以及该区其它典型的群落和土地利用方式(高山栎林、亚
高山草甸、退耕还林地和农地)共14种类型的样地,分别设立固定样方(乔木样方20
×20m~2,灌木和草甸样方10×10m~2),用GPS定位,测定样方的海拔、坡度、坡向及
周围环境状况,并进行植物群落学调查,以分析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在每个样
方五点(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和中心)各挖取80cm深的土壤剖面,分6层(0-10,
10-20,20.30m,30-40,40-60,60-80cm)取样。一部分用环刀取回取样,测定土壤的容重
和含水量:一部分取回风干测定全氮和水解氮。同时取新鲜土为硝态氮测定做土壤浸提
液。调查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
人工云杉林10年到70年整个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有一些的波动起伏,其中40年最
高,早期阶段(10)年也比较高,50年最低。自然恢复系列桦木林整个群落的物种多样
性最高,针阔混交林最低。自然恢复系列的物种多样性(包括物种丰富度和
Shannon-Wiener指数)比同龄的人工云杉林高。
人工云杉林20年到30年是群落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10年,乔木平均高度、胸径
在20年到30年增长最快,冠幅、活枝下高和活枝高程的增加也非常快。人工林在30
年左右冠层完全郁闭后,群落内部的结构进一步发生分化,体现了自疏过程和外来物种
侵入相交织的动态过程。天然冷杉老林乔木平均高度、胸径、冠幅和活枝高程都高于所
有的人工云杉林以及桦木林和针阔混交林。高度级结构和径级结构从10到70年的变化
|
|
|
|
1 |
吴彦,刘庆,乔永康,潘开文,赵常明,陈庆恒;亚高山针叶林不同恢复阶段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01年06期 |
2 |
吴彦,刘庆,陈庆恒,赵常明,乔永康;亚高山30a人工针叶林物种多样性的定量分析[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1年05期 |
3 |
张元明,曹同,潘伯荣;新疆博格达山地面生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3年06期 |
4 |
李帅锋;苏建荣;刘万德;张志钧;刘庆云;李忠文;;季风常绿阔叶林不同恢复阶段藤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比较[J];生态学报;2011年01期 |
5 |
吴彦,刘庆,何海,林波;亚高山针叶林人工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变化[J];应用生态学报;2004年08期 |
6 |
许维宏;吴福忠;杨万勤;张健;;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植被调控模式对土壤N和P的影响[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
7 |
吕云波;黑穗醋栗施用磷、氮肥综合效应的研究[J];北方果树;1997年01期 |
8 |
胡田田,李岗,韩思明,吴庆宇;冬小麦氮磷营养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的关系[J];麦类作物学报;2000年04期 |
9 |
刘海荷;不同产量类型棉田棉株含氮量的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
10 |
卢普相,罗莲香,骆伯胜,张美兴,袁彩庭;高产水稻氮钾施用量最佳配比研究[J];土壤与环境;1999年03期 |
11 |
陈立军;复合缓释肥料中NP释放速度的红外光谱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
12 |
杨彩梅,陈安国,刘金松;通过日粮营养调控降低畜禽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J];四川畜牧兽医;2000年02期 |
13 |
杨金玲,张甘霖,周瑞荣;皖南丘陵地区小流域氮素径流输出的动态变化[J];农村生态环境;2001年03期 |
14 |
方萍,陶勤南,吴平;水稻吸氮能力与氮素利用率的QTLs及其基因效应分析[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1年02期 |
15 |
郑元林,韩正康,陈杰,陈伟华,艾晓杰,刘根桃;大豆黄酮对大鼠离体肝脏氮代谢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
16 |
沙丽清,郑征,冯志立,刘玉洪,刘文杰,孟盈,李明锐;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生态系统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2002年06期 |
17 |
朱清华,李宪利,高东升;施氮对设施油桃叶片及果实发育的效应[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
18 |
薛飞,周维仁,徐为民;鱼类氮、磷营养与水体环境[J];河北渔业;2004年03期 |
19 |
何天秀,王正银,何成辉,王继朋,刘金萍,M.Murchand,R.Hardter;钾、氮营养平衡与花菜高产优质高效的关系[J];土壤通报;1999年05期 |
20 |
唐新莲,白厚义,陈佩琼;氮、镁对银杏叶黄酮含量的影响[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0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