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松种质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构建与遗传评价技术研究
【摘要】:
本论文根据林木种质资源保存与评价的相关技术理论,以火炬松种质资源为对象,建立了火炬松(Pinus taeda L.)种质资源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以通过常规表型观测为主,辅之以现代遗传分析技术,分析了其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格局,并探索了火炬松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的表型多样性测定技术、遗传多样性测定技术和种质保存的数据库信息管理等技术方法,开展了火炬松种质资源遗传评价技术研究的实践。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开展了火炬松种质资源的搜集普查工作,摸清了家底,同时规范火炬松种质资源数据库性状描述;
2.将调查所得的火炬松种质资源信息综合保存,构建了网络共享的火炬松种质资源数据库信息系统,妥善保存火炬松种质资源信息;种质资源数据库种质信息卡片包括5类信息,各项标准参照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平台技术标准。
3.对火炬松种质资源开展了表型测定和RAPD分子标记相结合的遗传多样性评价技术。表型遗传多样性测定表明,火炬松种质资源在不同类型无性系内和无性系间两个水平上都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树高、胸径、材积、侧枝角和针叶长5个重要形态学性状上的遗传变异较大,变异系数从9.71%~38.55%之间;方差分析得出这5个形状在火炬松种质资源库的238个无性系之间差异极显著,这些差异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制约,说明本研究用5个火炬松主要形态学性状分析得出火炬松种质资源无性系之间的差异性显著。无性系间的平均变异度为18.03%大于不同类型的无性系的平均变异度17.31%,说明研究中所用的5个形态学变异主要存在于无性系间。火炬松形态学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胸径与树高、胸径与材积以及树高与材积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侧枝角与树高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针叶长与树高、胸径、材积和侧枝角均呈负相关关系。
4.利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了较高质量的火炬松DNA,采用8个引物对火炬松5个群体共114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RAPD分子标记分析,扩增出45个位点,多态位点38条,多态比率为84.44%,群体基因多样性(Ht)为0.2803,平均Shannon指数为0.4195,种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0497。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S791.255
|
|
|
|
1 |
丁瑞云;陈继东;赖天碧;孙光新;吴本宏;;火炬松种源及优良家系试验研究[J];安徽林业科技;1996年03期 |
2 |
李悦,张春晓;油松育种系统遗传多样性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
3 |
刘宏妮;;浅谈嵌入式SQL语句在ASP数据库系统开发中的技巧[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
4 |
王静,张百顺;数字林业"建设的现状与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
5 |
黄福平,梁月荣,陆建良,陈荣冰,MamatiG.E.,孙庆磊;乌龙茶种质资源种群遗传多样性AFLP评价[J];茶叶科学;2004年03期 |
6 |
许烁娜;浅谈ASP的安全漏洞及相关对策[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5年29期 |
7 |
蔡武华;火炬松的引种试验及种源—家系选择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
8 |
易懋升,黎扬辉,张志胜,刘琳,兰天维,夏晴,谭玉凤;红掌种质资源数据库的建立[J];广东农业科学;2005年01期 |
9 |
沈丽娟,石建泉,刘建养,卢美玲,蒋运宁,黄灿滨,石坚;广西《柑桔种质资源性状数据库》的研究与建立[J];广西柑桔;1996年03期 |
10 |
蔡青,范源洪,张跃彬;甘蔗种质资源数据库系统研究[J];甘蔗;2000年01期 |
|
|
|
|
|
1 |
沈熙环
,李悦
,王晓茹;辽宁兴城油松种子园无性系开花习性的研究[J];北京林学院学报;1985年03期 |
2 |
张德强,张志毅,杨凯;杨树分子标记研究进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
3 |
姜静,杨传平,刘桂丰,刘玉喜,任旭琴;应用RAPD技术对东北地区白桦种源遗传变异的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
4 |
沈法富,于元杰,尹承佾;小麦双引物RAPD分析方法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1998年03期 |
5 |
张康立;ASP及ACCESS数据库访问的安全漏洞和相关对策[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4年35期 |
6 |
周亚林,包俊,黄河清;随州银杏原生群落考证[J];湖北林业科技;1998年02期 |
7 |
汪建亚,黄发新,林英司,河村嘉一郎;运用RAPD法识别杨树品种技术的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2000年S1期 |
8 |
黄发新,张新叶,河村嘉一郎;运用RAPD技术进行杉木无性系识别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2000年S1期 |
9 |
阮逸明;台湾乌龙茶的发展及特色[J];福建茶叶;2003年01期 |
10 |
梁一池,陈伯望;树木育种数据的计算机处理系统(DPFB系统)[J];福建林学院学报;198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