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EC61850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体系的研究
【摘要】:IEC61850是IEC TC57提出的关于未来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体系结构的一个国际标准,反映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体系的发展方向,引起了国内外电力行业的广泛关注。本文对IEC61850系列标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主要工作包括:
总结了我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体系的现状,分析了产生“自动化孤岛”的背景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提出的新要求。
介绍和分析了IEC61850产生的背景、基本思想和核心技术内容,包括UCA标准、面向对象建模、系统和项目管理等。通过与目前使用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协议进行比较,总结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体系标准IEC61850在适应新要求方面的特点和优点。
根据当前我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几种典型的解决方案,提出了未来可能的过渡策略,并介绍了依据IEC61850对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开发的EP-IA2000监控系统的间隔层单元进行改造的方案,重点阐述了重新建模的过程。然后分析了过渡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
分析了IEC61850这样一个新型的通信结构对改进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操作运行和可靠性方面带来的影响,并指出IEC61850的研究和推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还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TM76
|
|
|
|
1 |
李方毅;王文倩;;通信企业的客户期望管理模型[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
2 |
王晓芳;;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探讨[J];船电技术;2008年06期 |
3 |
王涛,张永生,张艳;移动空间信息服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测绘工程;2005年02期 |
4 |
于坤章,刘资媛;电信业的顾客满意度测评要素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05期 |
5 |
杨军,罗建,赵春波;IEC61850国际标准通信协议[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
6 |
孙宏斌;张伯明;吴文传;郭庆来;张沛;;面向中国智能输电网的智能控制中心[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9年02期 |
7 |
万博,彭秀艳,李永亮,王凤阳;基于XML的数据交换在变电站自动化中的应用[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
8 |
冯娜;尚秋峰;;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数字接口的研究进展[J];电测与仪表;2007年06期 |
9 |
常弘,茹锋,薛钧义;IEC61850标准语义信息模型的互操作性能分析及系统实现[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5年03期 |
10 |
和敬涵;朱光磊;薄志谦;;基于多Agent技术的电力系统集成保护[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6期 |
|
|
|
|
|
1 |
罗海云,葛亮,张阳志,张涛,张振华,张幌松,林木民;220kV变电站的CSC2000综合自动化系统[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年09期 |
2 |
谭文恕;电力行业标准DL/T667—1999简介[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年01期 |
3 |
任雁铭,秦立军,杨奇逊;IEC61850通信协议体系介绍和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年08期 |
4 |
朱大新,黄键,张长银,孙一民,仇正强;BJ─1型变电站分布式微机监控系统[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4年09期 |
5 |
杨奇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5年10期 |
6 |
唐涛;国内外变电站无人值班与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综述[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5年10期 |
7 |
陶晓农,徐石明,赵金荣;DISA系列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6年01期 |
8 |
陶晓农,徐石明,陈朝勤;基于光纤或 CAN 网络的分散分布式变电站监控系统[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7年07期 |
9 |
杨泽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技术设计探讨[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7年09期 |
10 |
金韬,唐涛,阙连元,付斌杰,江宏;分散式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分析与讨论[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7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