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地区港口城市的港城空间、产业互动发展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沿海港口城市作为国家海陆界面、重要的对外贸易交流区域和平台,其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而随着2013年“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港口城市迎来了更多的政策扶持与发展契机,但同时也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和使命。因而,如何优化港口格局,促进港城互动发展已经成为当下十分重要的问题。鉴于渤海湾区拥有一个具有代表意义的港口城市群,涵盖多个物理空间形态和发展规模多样的港口,本研究以环渤海湾区港口城市为主要对象,研究港城空间、产业互动发展问题,以期对环渤海湾及更多地区的港口城市港城关系的发展规律进行探讨和研究。港城关系是多方面的,但是港与城的空间关系和产业关系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两个方面。本研究选取环渤海湾区17个沿海港口城市,在分析归纳环渤海湾区港口城市空间分布特征和各自发展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定量研究、定性描述、演绎归纳等方法,围绕“城市”与“港口”两个主体,展开“两个关系六个层面”的研究,即从空间区位、空间规模、交通联系三个层面来探索港城空间互动关系,从港口与城市产业类型、产业规模、产业交通需求三个层面来探索港城产业互动关系,并在港口城市类型划分、港城关系演变、产业发展和交通布局四个方面给出了相关研究结论。本文认为环渤海的港口城市依据其空间布局结构可分为一城一港、双城一港、一城双港、双城双港、一城三港、三城三港、三城双港7类9种类型;同时,从港城空间规模关系和港产规模关系来看,港口城市具有一般城市、临港城市、典型港城、港口门户城市和交通转换城市五种功能定位。从2005年至2014年间各个港口城市的发展可以看出,港城关系演变存在较大差异:一城结构的港口城市的港城关系比较多元;双城格局的港口城市往往港城关系比较稳定;三城格局的港口城市均处于港口迅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和产业的发展潜力大。一港的城市往往港城空间和产业关系普遍比较稳定,而多港的城市在港城空间和产业关系方面比较多元。在产业发展方面,总体上辽宁沿海港口城市群出现疲软态势的产业和行业较多,优势产业不明显;而津冀沿海港口城市群相对来说活力较足,优势产业和行业较为突出;山东沿海港口城市群则相对比较多元,各个港口城市在未来城市产业发展上可以适当考虑因城而异,错位发展。在交通布局方面,港口的集疏运系统目前以公路交通为主。一般而言,港城毗邻式的空间布局容易形成港口集疏运交通与城市交通重叠的现象,导致部分临港道路和穿城道路交通压力过大而形成众多交通拥堵和交通隐患;港城分离式的空间布局则往往有利于形成港口集疏运交通与城市交通的自然分离,从而使城市道路的交通压力相对减少。同时,城市产业的交通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港口集疏运交通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