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住弱势群体住房保障的规划问题研究
【摘要】:
住房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既有商品属性,也有社会保障属性。随着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我国城镇居民的居住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居住水平不断提高。但仍然存在相当数量的城镇家庭面临着无房、危房、拥挤、共用等居住问题,需要政府给予扶助和保障。
本文将城镇住房保障的对象界定为居住弱势群体,即现状居住水平不能满足基本居住需要、又无法通过市场途径改善居住状况的群体。通过分析居住弱势群体的构成、居住现状与特征,提出城市居住弱势群体住房保障的目标为:实现人人享有适当住房的社会权利;完善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实现社会融合。
城市更新是推动居住弱势群体聚居区居住条件改善的重要外力作用。本文回顾了我国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城市更新对居住弱势群体的影响,指出被动外迁是对居住弱势群体权益造成损害的直接原因。并在对新的宏观政策环境下城市更新发展趋势判断的基础上,提出在城市更新中居住弱势群体住房保障的措施建议。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是居住弱势群体获得政府救助来改善住房条件的主要途径。本文回顾了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城镇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发展现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已有经验和我国国情实际,提出保障性住房的保障覆盖面、建设方式和建设标准的建议。
最后,本文从立法、长期发展目标、财政预算、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城市更新方式、居住融合等方面提出了居住弱势群体住房保障的政策建议;从城市发展目标、保障性住房规划布局、优化城市结构、城市更新规划等方面提出了居住弱势群体住房保障的规划对策;并提出保障性住房规划导则和对居住弱势群体住房保障的发展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