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过程中的现代热水活动

李振清  
【摘要】: 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具有大面积特高的特点,但它的强烈隆起只是近几百万年来的事,隆升过程和机制之谜一直吸引地质学家们孜孜不倦的探索。高原之上,尤其在藏南,热水活动极其发育,皑皑雪峰之上星星点点的热泉密布,堪称自然界的一大奇观。热水活动无疑与高原的碰撞隆升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对热水活动的研究来探讨高原的构造运动不失为一个全新的尝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热水活动的期次及年代,建立了藏南热水事件的时空演化格架;(2)讨论了热水系统的驱动“热机”问题,认为是地壳中存在的局部熔融层,并探讨该熔融层的性质、分布范围、形成时代等;(3)硅华中成矿元素Cs在碰撞造山过程的富集过程;(4)建立了藏南热水活动的概念模式;(5)根据热水活动的特征再造挽近时期以来青藏高原的构造隆升过程。 研究表明,藏南热水活动的最早时代大概是70万年前。此后的热水活动并非一直持续,而是阶段性的脉动式活动,70万年以来可以分为四个期次,对应的时段分别为70~47万年,40~35万年、27~20万年和15万年至今。各期热水活动的强度不同,基本可以划分两个旋回,70~20万年为一个旋回,15万年至今为另一旋回,其中,第一期热水活动(70~47万年)最为强烈,第二期(40~35万年)相对减弱,到了第三期(27~20万年)热水活动的规模较小且分布局限,直至15万年,热水活动又复增强,现在仍然活动,未见减弱的势头。第一期和第四期的热水活动的时间与青藏高原挽近时期以来两次大的构造运动(即昆黄运动和共和运动)对应,说明热水活动是由构造运动引起的。在此基础上,本文建立了热水事件的时空格架,讨论了构造活动的特征,推测早期的昆黄运动与深部软流圈的上涌热侵蚀有关,并诱发了第一期强烈的热水活动。15万年高原的再次强烈隆起可能是上地壳大规模的部分熔融层的热动力作用,并驱动了第四期的大规模的热水活动。 热水活动驱动“热机”的分析表明该“热机”是高原地壳中普遍存在的低速高导层(局部熔融层)。该熔融层可能是硅酸盐熔体,而不是以水为主的流体;局部熔融层不仅为浅部的热水活动提供热源,而且提供了流体和成矿物质。研究结果暗示了上地壳局部熔融层驱动藏南广大范围的热水活动,而下地壳的熔融体沿裂隙上升侵位到近地表,促使了地表高温地热田的形成。这样,通过地表热水系统的分布,应该可以圈定深部熔融层的范围。 对于高原广泛发育一种新类型的铯矿床——硅华铯矿,目前只在青藏高原发现,它的形成原因也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焦点。本文详细的讨论了青藏高原碰撞造山过程中的各种地质作用对铯的强烈富集作用,认为铯的富集来自以下几个过程:地壳的局部熔融使Cs预富集;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和岩浆水的分离作用使大量的Cs集中到残余熔浆和岩浆水中;流体上升过程中广泛的水岩反应萃取了围岩中的Cs,使其再次富集。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赵一阳;现代海底热水活动调查研究在中国[J];海洋科学;1995年04期
2 赵一阳,翟世奎,李永植,李凤业,高爱国,何丽娟,王中刚,朱笑青;冲绳海槽中部热水活动的新记录[J];科学通报;1996年14期
3 丁致中,潘树仁;苏南地区地热资源研究[J];中国煤田地质;2001年01期
4 黄伟斌,潘树仁,丁致中;苏南地区地下热水的化学特征[J];江苏煤炭;2001年02期
5 魏家珍,朱宏任;水压致裂试验中地下水中某些离子的变化[J];地震;1987年01期
6 李永强;杨杰英;;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水文地球化学背景及区划特征[J];高原地震;1993年04期
7 ;科海拾贝[J];航海;1994年03期
8 高爱国,何丽娟;冲绳海槽伊是名海洼的热水活动特征[J];海洋科学;1996年01期
9 高爱国;ODP与冲绳海槽海底热水活动研究[J];海洋科学;1996年03期
10 范雪芳,杨海祥,黄春玲,孟彩菊;山西夏县热水井逸出He异常与地下水开采关系的研究[J];山西地震;2005年S1期
11 范雪芳;张文男;杨海祥;黄春玲;孟彩菊;;夏县疗1井逸出He异常探讨[J];东北地震研究;2006年03期
12 戴仲鸿;郭永祥;杨金城;;漳州地热普查地球化学异常探讨[J];福建地质;1987年04期
13 ;地学园地[J];中国地质;1994年04期
14 侯增谦,张绮玲;冲绳海槽现代活动热水区CO_2-烃类流体:流体包裹体证据[J];中国科学D辑;1998年02期
15 潘树仁,丁致中;苏南地区地热地质特征[J];江苏地质;2001年04期
16 毛景文;矿床学研究的一些最新动态[J];矿床地质;1997年04期
17 杨志勋,张兴权,王进;新疆地下热水[J];新疆地质;1990年03期
18 游尚官,樊祥万;忻州市奇村地热水动态特征及对策研究[J];山西水利;2000年04期
19 王秀兰;王计堂;;东山岩溶热水资源特征及变化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20 何俊仕;王立威;杨武成;;鞍山地热区地热水资源评价及利用对策[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宁金野;;综合物探在地热勘探中的应用[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2 范雪芳;杨海祥;黄春玲;孟彩菊;;山西夏县热水井逸出He异常与地下水开采关系的研究[A];山西省地震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刊[C];2005年
3 宁国民;陆柏树;李刚;邓波;虞钢箭;;江汉盆地洪湖乌林浅埋型地热田综合评价[A];湖北省地质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4 贺秀全;;山西省地热资源及开发利用概况[A];中国地热能:成就与展望——李四光倡导中国地热能开发利用40周年纪念大会暨中国地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石卓;内蒙古赤峰市热水镇地热田热资源评价[D];吉林大学;2010年
2 郭婷婷;云南腾冲热海地热田特征及成因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双利;莱州市望儿山金矿床涌水特征与来源分析[D];桂林工学院;2006年
2 王鹏;藏南碰撞造山带典型水热区现代地球化学过程与小流域CO_2源、汇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3 张雪;河北省北部承德地区中低温温泉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首席记者 陈春梅;本市规划湿地温泉项目[N];盘锦日报;2010年
2 韩喻;越南水产品出口看好韩国市场[N];中国渔业报;2009年
3 记者 杜先龙 陈真;我市有眼“百姓泉”[N];咸宁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