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盆地西北部断陷带构造变形分析与古构造应力场演化序列
【摘要】:
江汉盆地内部发育多个断陷带,研究其形成与演化对查明盆地油气运聚至关重要。本文以远安和南漳断陷带为重点,基于详细的野外观察和断裂变形观测,分析了江汉盆地西北部断陷带的构造变形特征,结合构造叠加特征分析,反演了断陷带的古构造应力场演化序列。在此基础上,综合区域构造演化与地层不整合接触关系,将断陷带白垩纪以来的构造演化历史划分为4个阶段:①晚白垩世-古近纪,受强烈的NEE-SWW向引张作用,江汉盆地内部发生断陷活动,断陷带发育;②古近纪末期,断陷带遭受强烈的近E-W向挤压作用而发生构造反转变形;③新近纪,先后受NE-SW向引张和NW-SE向引张作用,断陷带再次伸展沉降;④新近纪末期,在NE-SW向构造挤压作用下,断陷带发生右旋走滑活动。江汉盆地晚白垩世以来构造变形与演化序列的建立,为探讨江汉盆地后期构造演化及油气成藏改造提供了重要构造地质学证据。
|
|
|
|
1 |
张开建;晋陕断陷带现代构造应力场与地震断错研究[J];山西地震;1988年04期 |
2 |
潘永正;广东省花岗岩型铀矿床区域成矿要素[J];中国核科技报告;1986年00期 |
3 |
王铭生,宋峰,武新强;河南北秦岭古火山断陷带二郎坪群及其相关地层划分对比[J];河南地质;1997年04期 |
4 |
陆贺田,张志强;玉田东吉庄饮用天然矿泉水成因分析及水质评价[J];华北地质矿产杂志;1995年04期 |
5 |
王敬禹;;汤阴一济源一洛阳断陷带地震地质分析[J];华北地震科学;1991年03期 |
6 |
李桂森,谌卓恒;沙市幅卫星图象解译——水系与断裂的关系[J];石油天然气学报;1984年00期 |
7 |
梅廉夫,徐思煌,倪昌祥,徐文凯,刘安林,陈清琳,李春梅;江汉盆地王场地区裂缝作用与烃类运移[J];科学通报;1994年14期 |
8 |
朱玲,朱伟,刘靖,彭嫦姿;江汉盆地西南缘圈闭的灰色关联评价[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1年02期 |
9 |
何圣策;江汉盆地通海口海4井早奥陶世疑源类化石[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
10 |
王震;刁博;;江汉盆地应城—监利剖面重震联合反演[J];现代地质;2005年04期 |
11 |
刘春平;王拥军;林娟华;袁井菊;;江汉盆地印支—喜马拉雅期构造演化与海相地层油气成藏模式及勘探方向[J];中国石油勘探;2006年02期 |
12 |
谢泰俊;祁左明;朱振东;;江汉盆地的盐构造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3年06期 |
13 |
潘杰锋;;江汉盆地盐类矿产的富集规律及找矿方向浅析[J];资源环境与工程;1988年01期 |
14 |
张德厚;江汉盆地新构造与第四纪环境变迁[J];地壳形变与地震;1994年01期 |
15 |
张华,张刚雄,周建军,瞿国平;平原海相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处理方法探讨[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
16 |
王彬;柳保军;;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江组~荆河组地层剥蚀厚度恢复探讨[J];南方油气;2004年04期 |
17 |
殷文洁,李慧;江汉盆地白垩—下第三系储层盖层有利相带研究[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
18 |
王必金;林畅松;陈莹;卢明国;刘景彦;;江汉盆地幕式构造运动及其演化特征[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6年02期 |
19 |
郭飞飞;康建云;孙建峰;陆俊泽;王修平;;江汉盆地构造演化与海相地层油气成藏模式[J];岩性油气藏;2010年01期 |
20 |
王大宁;赵英娘;;湖北江汉盆地晚白垩世中被子植物花粉新属种[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79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