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七星台地区花岗—绿岩带形成演化
【摘要】:
鲁西新太古代花岗-绿岩带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主要由泰山岩群和花岗质岩石组成。早期研究认为,泰山岩群雁翎关组、山草峪组和柳杭组形成时代相同(-2.7 Ga),自下而上整合接触,构成单斜地层。表壳岩系以较小规模分布于不同时代花岗质岩石“海”中。七星台是鲁西花岗-绿岩带典型代表,泰山岩群表壳岩和各类太古宙花岗质岩石都有出露,是研究鲁西花岗-绿岩带形成演化的最理想地区之一。
本论文以七星台地区为研究对象,在详细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以SHRIMP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为主要研究手段,对泰山岩群和周边各类花岗质岩石的组成和形成时代进行了研究,重新拟定了柳杭岩组与山草峪岩组的含义和界线,确定了深熔作用的空间分布和时代,探讨了鲁西花岗-绿岩带的形成构造环境以及构造演化。取得主要成果和认识如下。
(1)在原1:50000地质图基础上,对重点研究区进行了详细野外工作,获得许多新的重要发现,对原地质图作了重大修改。
(2)“柳杭岩组”主要由变质块状和枕状玄武岩组成,存在火山凝灰质与沉积岩夹层。变质玄武岩具MORB组成特征。形成时代为2.71—2.75 Ga。
(3)“山草峪岩组”主要由黑云变粒岩和细粒片麻岩(黑云变粒岩受变质深熔作用改造产物)组成,与“柳杭岩组”为构造接触。变质原岩主体为碎屑沉积岩,但具岛弧中酸性岩浆岩组成特征。碎屑锆石最小年龄(2.52—2.53 Ga)限制了最大沉积时代。
(4)划分出三套TTG片麻岩,形成时代分别为2.71 Ga、2.62 Ga和2.52 Ga。前两者以较大规模分布于表壳岩系西侧,后者以脉状侵入“山草峪岩组”,限定了“山草峪岩组”最大沉积时代。
(5)确定深熔岩石带,并把其进一步划分为四个亚带。发生深熔的主要地质体为“山草峪岩组”表壳岩。深熔作用时代为~2.51 Ga。大面积二长花岗岩的形成与之有关。
(6)将鲁西花岗-绿岩代的形成演化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60—2.75 Ga),在洋底高原环境形成“柳杭岩组”,洋内俯冲导致~2.7 Ga的TTG花岗质岩石形成。第二阶段(2.50—2.60 Ga),在岛弧环境形成“山草峪岩组”,大范围~2.5 Ga壳源花岗岩形成标志着鲁西地块克拉通化的结束。
|
|
|
|
1 |
李强,刘敬杰,崔学敏,王自具,杨传臣,王祥永,刘建生;泰安市化马湾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J];山东国土资源;2004年01期 |
2 |
王虹;霍光辉;王宝君;;山东鲁西地区绿岩带型金矿床特征及成因浅析[J];地质力学学报;2005年04期 |
3 |
沈其韩,刘敦一,王平,高吉凤,张荫芳;内蒙集宁群变质岩系U-Pb和Rb-Sr协同位素年龄的讨论[J];地球学报;1987年02期 |
4 |
张达,吴淦国,彭润民,吴建设,狄永军,张祥信,汪群峰;闽中地区马面山群东岩组变质岩形成的古构造环境研究[J];地学前缘;2005年01期 |
5 |
耿义祥;河南工程地质与灾害地质[J];地域研究与开发;1989年S1期 |
6 |
魏君奇,陈开旭,何龙清;滇西羊拉矿区火山岩构造- 岩浆类型[J];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99年03期 |
7 |
杜远生,盛吉虎,韩欣,林文姣;南秦岭勉(县)略(阳)构造混杂岩带的泥盆纪—石炭纪古海洋演化[J];古地理学报;1999年04期 |
8 |
李俊建,沈保丰,李双保,毛德宝;辽北—吉南地区太古宙绿岩带[J];华北地质矿产杂志;1999年01期 |
9 |
宋建潮;王恩德;贾三石;张承帅;杨大勇;;辽北-吉南地区太古宙矿产形成特点分析[J];地质调查与研究;2008年02期 |
10 |
俞伯达;关于甘肃长城纪地层划分的新认识[J];甘肃地质学报;1997年01期 |
11 |
宋书林,姚杰,王安平;河北平山阜平群夕线石浅粒岩中黑云母深熔作用的微区信息研究[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
12 |
丛峰;林仕良;李再会;邹光富;耿全如;;滇西腾冲地块片麻状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J];地质学报;2009年05期 |
13 |
程裕淇,万渝生,高吉凤,马瑞;河北平山小觉地区阜平岩群中三种岩类深熔现象的岩相学特征[J];地质论评;2001年01期 |
14 |
宋海峰,徐仲元;太古宙高级变质杂岩的近水平顺层剪切构造变形及岩石深熔作用——以内蒙古大青山地区为例[J];世界地质;2003年01期 |
15 |
刘厚祥;李树勋;;内蒙东红胜花岗岩-绿岩带中韧性变形带的初步研究[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90年03期 |
16 |
赵国春;;太平寨紫苏花岗岩套的主要特征和成因[J];岩石学报;1992年02期 |
17 |
李洪志,吴悦斌;胶东绿岩带镁铁质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J];地质与勘探;1994年06期 |
18 |
沈保丰,骆辉;华北陆台太古宙绿岩带金矿的成矿特征[J];华北地质矿产杂志;1994年01期 |
19 |
尉成臣,赵维峰;老金矿的年龄测定[J];世界地质;1994年02期 |
20 |
F.Corfu
,S.R.Noble
,杨俊龙;加拿大苏必利尔省南阿伯蒂比绿岩带的成因:采用单带技术锆石Hf同位素分析的证据[J];华南地质与矿产;1995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