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悬浮碳纳米管在孔隙介质中的运移研究
【摘要】:
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MWCNTs)是一种已经广泛生产和使用的纳米材料,它往往通过多种方法制成悬浮液来使用,在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有可能排放进入环境,水-土环境是排入环境中的MWCNTs的最终归宿。碳纳米管难降解,在特定条件下对于人类细胞和微生物是有害的,它对许多有机污染物和无机重金属有较好的吸附作用,进入水土环境的MWCNTs可能会由于吸附作用而改变这些污染物的环境行为。了解碳纳米管在水体中的悬浮机制及其影响因子,以及其在土壤和含水层中的运移和归宿是评价其环境影响的重要基础。
本项研究利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曲拉通X100 (Triton X100)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澳化铵(CTAB)制备了可稳定悬浮的MWCNTs悬浮液。并首次探索了粘土矿物对三种表面活性剂悬浮的多壁碳纳米管的影响机制,揭示了高岭石对CTAB悬浮的多壁碳纳米管的特殊吸附作用;本文还首次研究了表面活性剂悬浮的多壁碳纳米管在环境土体中的运移规律,并得出一系列重要成果:
1、MWCNTs可以被较低浓度(40ppm)的常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BS)、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和中性表面活性剂(TX100)悬浮,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悬浮状态。
2、粘土矿物可通过多种机制影响表面活性剂悬浮的MWCNTs的稳定:(1)从粘土矿物中释放离子进入悬浮液;(2)改变悬浮液的pH值;(3)吸附表面活性剂而使悬浮液失稳;(4)直接吸附悬浮的MWCNTs。粘土矿物主要通过吸附表面活性剂而使MWCNTs悬浮液失稳。只有在CTAB-MWCNTs中加入高岭石的情况下,高岭石直接吸附CTAB悬浮的MWCNTs,从而使MWCNTs与高岭石共沉淀。
3、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悬浮的MWCNTs难以在环境土体或含水层中运移;
4、悬浮性MWCNTs难以在粘性土层中运移;
5、在较粗颗粒的含水层中,粘土矿物的存在会显著降低MWCNTs的运移能力;
6、二价离子的存在会显著降低MWCNTs在环境土体或含水层中的运移能力;
7、石英砂表面覆盖腐殖酸后会增加MWCNTs在其中的运移能力;
8、在有较低浓度CaCl2存在的情况下,SDBS悬浮的MWCNTs和TX100悬浮的MWCNTs在纯石英砂中的运移距离可达3m左右,当加入粘土矿物后其运移距离就会大幅度减小。在有腐殖酸覆盖的石英砂中的运移距离会加大,达到10m左右。MWCNTs在天然砂中的运移距离小于在纯石英砂中。
|
|
|
|
1 |
何勤功;;高分子聚合物在储集层孔隙介质中的滞留机理[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1年03期 |
2 |
何勤功;胡俊明;黄荣华;勇振明;任光正;;聚合物溶液在砂岩孔隙介质中降低流体流动度的机理[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3年06期 |
3 |
何勤功;胡俊明;李秋蓮;勇振明;冯少泰;任光正;;部份水解聚丙烯酰胺溶液在SiO_2表面的吸附作用与流动行为[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1984年01期 |
4 |
古大治;何勤功;;毛细管束模型评价[J];油田化学;1985年03期 |
5 |
罗光熹;周安;马世伦;;天然气水化物讲座(四)(孔隙介质中的气体水化物问题)[J];国外油田工程;1989年01期 |
6 |
刘慈群;杨玠;;双重孔隙介质中垂直裂缝井的试井分析方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0年03期 |
7 |
韩显卿,高有瑞;孔隙介质中滞留聚合物粘弹性的测定方法研究[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1992年01期 |
8 |
汪伟英;孔隙介质中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及流变性[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
9 |
周成当,朱世和;双相孔隙介质中动电效应定量研究[J];测井技术;1999年06期 |
10 |
Q. Jiang
,J. F. Stanislav
,L. Mattar
,生如岩,刘成根;某些简化假设对不稳定数据解释的影响[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1999年01期 |
11 |
段秋者,梁保升,罗平亚,叶仲斌,孙良田;孔隙介质中非混相微观驱替机理及影响因素[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
12 |
李学文,王德民;石油乳化对地层渗透率的影响[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4年05期 |
13 |
杨普华,翁蕊,张禹负,王金勋,罗幼松;二元混合表面活性剂在孔隙介质中流动时色谱分离的预测模型[J];石油学报;2004年06期 |
14 |
李铎,宋雪琳;天津市孔隙介质锰吸附迁移规律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
15 |
徐文,卢涛,陈凤喜;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气藏“似孔隙介质”参数场判识与建立方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年02期 |
16 |
李斌,李子顺,朱国同,付志方;热传导测井方法检测油气(英文)[J];Applied Geophysics;2005年02期 |
17 |
崔志文,刘金霞,王克协;BISQ模型中岩石喷射流对井孔声导波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年06期 |
18 |
关威;胡恒山;储昭坦;;声诱导电磁场的赫兹矢量表示与多极声电测井模拟[J];物理学报;2006年01期 |
19 |
李红星;刘财;陶春辉;;基于BISQ模型的各向同性孔隙介质弹性波三维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数值模拟[J];世界地质;2007年04期 |
20 |
欧阳治华;姚高辉;李强;;基于非线性固液耦合模型的程潮铁矿地表变形研究[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08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