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谷物品质快速检测仪的改进设计
【摘要】:
为保证农产品收购中优质优价政策的贯彻实施,并引导我国农产品从“产量”型向“质量”型转化,快速准确地获取谷物内部品质是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因此谷物品质的快速测量对于谷物品质检测具有重要意义,鉴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所具有的快速、成本低、非接触等优点,我们开发了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谷物内部品质快速检测仪。
本文是在现有的近红外谷物检测仪的基础上,对数据采集、光学系统和CCD扫描等部分进行了模块化改进,以便于以后的系统扩展和减少各个模块之间的热源和电磁干扰。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
1、设计了基于USB总线的高速数据采集及传输模块。其中以CY7C68013芯片为核心并结合A/D转换芯片(ADS7825)设计了USB接口电路和多通道数据采集电路。
2、软件部分设计包括下位机程序、USB驱动程序和光谱数据分析处理部分。其中下位机程序即芯片固件程序和AD数据采集程序进行数据采集和传输,进行了相应光谱数据的预处理和光谱定量分析研究。其中包括光谱一阶导数、二阶导数、小波变换滤波、主成分回归(PCR)、偏最小二乘法(PLS)和遗传算法波段优选等。
3、提出CCD多通道补偿式测量方法。将原来双通道单个CCD采集改成四通道两个CCD差分采集,使用这种差分补偿式技术可以减少温度和其它因素产生噪声的影响。
4、对USB传输部分进行了速度测试,验证了USB传输部分可以达到仪器对传输数据的要求;使用近红外谷物品质快速检测仪对小麦进行了品质分析,通过对小麦水分和蛋白的分析,检测了近红外谷物品质快速检测仪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使用遗传算法进行了波段优选。
|
|
|
|
1 |
钱伯章;应用广泛的在线近红外分析仪[J];石油化工自动化;2003年01期 |
2 |
杜洁海,辛德胜,闫维和,叶振丰;近红外漫反射式谷物成份分析系统的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1997年01期 |
3 |
李军会;陈斌;马翔;赵龙莲;劳彩莲;张文娟;段佳;陶帅;张录达;严衍禄;;专用近红外光谱分析软件系统的研制[J];现代科学仪器;2008年04期 |
4 |
田高友;袁洪福;褚小立;刘慧颖;陆婉珍;;小波去噪-微分法用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汽油辛烷值[J];光谱仪器与分析;2003年04期 |
5 |
金同铭;非破坏评价西红柿的营养成分──蔗糖、葡萄糖、果糖的近红外分析[J];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1997年02期 |
6 |
金同铭;非破坏评价西红柿的营养成分──Ⅱ柠檬酸、平果酸、琥珀酸、抗坏血酸的近红外分析[J];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1997年03期 |
7 |
;全国第二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在湖南长沙顺利召开[J];生命科学仪器;2008年11期 |
8 |
彭鸽威,郑红;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分析汽油辛烷值模型优化研究[J];现代科学仪器;2002年05期 |
9 |
施彦;黄聪明;;选择性神经网络二次集成在火药近红外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兵工学报;2006年02期 |
10 |
邬云山,朴仁官,陈星旦;近红外分析仪[J];光学精密工程;1993年01期 |
11 |
袁洪福;郑胜虎;王楠;沈龙青;李效玉;;一种同时测定酿造酱油多性质的方法研究[J];现代仪器;2008年06期 |
12 |
李军会,赵龙莲,劳彩莲,王忠义,王韬,罗长兵,严红兵,伍芳翠,张录达,严衍禄;用近红外光谱构建现代农产品品质分析技术[J];现代科学仪器;2005年01期 |
13 |
姜波;黄玉东;李伟;张翔;刘丽;;用近红外光谱在线监测炭布/酚醛预浸料的质量指标[J];固体火箭技术;2006年06期 |
14 |
魏建海;马小妹;;在线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汽油调和中的应用前景分析[J];现代科学仪器;2009年05期 |
15 |
谭爱民;满瑞林;徐金华;赵新那;王文真;;偏最小二乘回归法与近红外漫反射分析结合测定小麦和大豆中的蛋白质[J];分析仪器;1992年01期 |
16 |
周学秋,朱雨杰,刘旭,李东方;现代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器技术及其应用[J];现代仪器;2002年04期 |
17 |
周学秋;非破坏性近红外定性分析鉴别方法的研究[J];现代仪器;2001年02期 |
18 |
陈斌,李军会,赵龙莲,严衍禄;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葛根中的五种成分[J];现代仪器;2001年05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