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放固化体处置条件下的浸出和模型研究
【摘要】:高放废物固化体的安全处置,对保护生态环境和核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研究模拟低氧地质处置条件下的玻璃固化体的浸出行为,对浸出后样品作了分析测定;采用地球化学模型和蒙特卡罗法作了模拟玻璃固化体的浸出行为研究;并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法包容锶,对固化体的性能作了测定。
本文采用静态浸出实验研究高放废液玻璃固化体在低氧模拟地质处置条件下的浸出行为。浸出液分析结果表明,不论是玻璃固化体质量损失率,还是单一元素(B、Na、Si、Al和其它元素)的浸出率都先呈指数递减规律变化,达到平衡后,低氧条件的浸出率比大气体系中的浸出率低,达到(10~(-4)~10~(-5)(g/cm~2·d)),表明低氧条件减缓玻璃固化体的腐蚀速率。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测定表明,90℃条件下玻璃固化体表面没有明显的衍射峰;150℃条件下,182天后玻璃表面有微弱的衍射峰出现。X-射线能谱分析表明是Ca-Si-Al-Fe-(P)氧化物的混合物晶粒。玻璃固化体在150℃和90℃条件下的浸出不属于单纯离子扩散或网络溶解控制过程,而是两者或者更多因素共同控制的过程。玻璃体中主要元素Si在90℃和150℃条件下的浸出,也是离子扩散和网络溶解两者或更多因素共同控制的过程。Na和B元素在90℃条件下浸出属于离子扩散控制过程。
本文对玻璃固化体和富烧绿石型人造岩石在多种地质处置介质条件下的浸出行为进行了研究。样品质量损失率分析显示,富烧绿石样品在五种模拟地质介质中仍保持较低的浸出率,显现良好化学稳定性。花岗岩+Fe_3O_4和膨润土+Fe_3O_4两种模拟介质对固化体浸出率的影响大于其他三种介质的浸出率,在这两种地质介质中,固化体样品的浸出率在开始半年内比它在其他介质中的浸出率明显偏高。矿相分析和表面形貌观察表明,Fe_3O_4介质有加速固化体样品腐蚀的作用。X-射线能谱分析结果表明,U和Ba元素在固化体表面略有富集,Ca和Ti元素在固化体表面略有贫化,而Al和Zr元素在固化体表面的含量基本没有变化。玻璃固化体样品分析
吃,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博士学位论文
结果显示,膨润土体系有增加玻璃腐蚀的倾向。X一射线能谱分析表明,在玻璃样品
表面ca、Fe和Al元素呈富集,si和Mg元素略有浸出,Na元素基本完全浸出,
这同其他浸出实验结果一致。
本文采用地球化学模型PHREEQC(version2.7)对玻璃固化体在低氧、温度为
150℃和90℃、浸出剂分别为去离子水和模拟地下水的四种实验条件下的浸出体系
进行了研究。计算了浸出液中主要元素的浓度和沉积相的生成,并将计算结果同实
验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显示,计算得出的浸出液元素浓度同实验数据十分接
近,计算生成的沉积相的成分同分析结果较为一致。表明浸出液达到平衡后,溶液
中浸出元素的浓度不仅同浸出剂中离子浓度相关,而且同生成的沉积相密切相关。
采用PHREEQC模型,从溶液化学平衡的角度,较好地对玻璃固化体浸出液浓度和
沉积相生成进行计算,提供了研究玻璃固化体浸出行为的有效工具。
本文用蒙特卡罗法,设计了模拟玻璃固化体在水溶液中浸出行为的计算模型。
采用这一模型对玻璃固化体的浸出行为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出了玻璃固化体的腐蚀
深度。这一计算结果同实验结果比较,前14天有较好一致性。研究了不同510:含
量五种玻璃固化体的浸出行为,显示5102含量越多,玻璃固化体的耐腐蚀性越好。
还研究了不同离子交换几率对玻璃固化体浸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说明,当离子交换
几率低于逆向反应几率时,玻璃固化体的腐蚀程度降低;当离子交换几率高于逆向
反应几率时,玻璃固化体腐蚀加快。蒙特卡罗法从微观角度上研究玻璃固化体的浸
出行为,对玻璃固化体的浸出机理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方法。
本文对自蔓延高温合成法固化放射性废物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了自蔓延高温
合成法固化Sr,对得到的固化体进行矿相分析,物理性质(硬度、孔隙率、密度等)
和浸出率测定,研究了该种方法对腮的最大包容率。研究结果显示,自蔓延高温法
可以较好的包容放射性废物Sr,最大包容量可达到35wt%。固化体的物理性质和化
学性质都较好满足固化放射性废物的要求,表明自蔓延高温法是一种有前途的固化
放射性废物的方法。
本研究所作的高放废液玻璃固化体在模拟地质处置条件下(低氧条件和多种地
质介质)的浸出行为研究,采用了低氧条件和多种模拟地质介质,包括北山预选厂
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博士学位论文
址的花岗岩、膨润土、水泥和Fe304(容器腐蚀产物)作为浸出介质,模拟地下水
和去离子水作为浸出剂,90℃和巧0℃两种浸出温度;采用了地球化学模型
PHREEQC(version2.7)研究玻璃固化体浸出液中主要元素的浓度以及沉积相的生
成;采用蒙特卡罗法建立玻璃固化体的计算模型,对玻璃固化体的浸出行为进行研
究;采用了自蔓延高温法固化铭,这些工作都是当前国际上比较前沿的研究课题,
采用了先进的分析测试技术,并且作了大量计算,得出了理论上和实践上有意义的
结果。
关键词:高放废液,玻璃固化体,富烧绿石,人造岩石,地质处置,地球化学模型,
蒙特卡罗法,自蔓延高温法,钙钦矿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TL942
|
|
|
|
1 |
路新,郭志猛,罗上庚,林涛,殷声,杨建文;自蔓延高温合成固定放射性废物[J];硅酸盐学报;2003年02期 |
2 |
罗上庚;玻璃固化国际现状及发展前景[J];硅酸盐通报;2003年01期 |
3 |
崔安熙,郭亮天,范智文,孙庆红;Np,Pu在地下水和工程屏障平衡水中的形态计算研究[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01年01期 |
4 |
钱天伟,陈繁荣,陈家军,武贵斌;Np、Pu在黄土地下水系统中的反应路径模拟[J];核技术;2004年01期 |
5 |
罗上庚;回归自然——人造岩石固化放射性废物[J];自然杂志;1998年02期 |
6 |
张廷安,赫冀成;自蔓延高温合成研究动态[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998年S2期 |
|
|
|
|
|
1 |
陈跃东,郎朗;用FUZZY-PID控制器实现控制参数的自整定[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
2 |
曹蕾;;粘土矿物在环境矿物学中的应用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
3 |
张妍,符寒光,符定梅;提高自蔓延高温合成陶瓷内衬钢管性能的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2年03期 |
4 |
魏坤霞,赵昆渝,魏伟,朱心昆;低温燃烧合成制备非晶氧化铝及其晶型转变[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年02期 |
5 |
陈勃,鲍蕊,张建宇,费斌军;疲劳强度分布参数的贝叶斯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
6 |
张建宇,费斌军;疲劳裂纹扩展随机过程相关参数的估计[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
7 |
唐清,殷声,于志刚,赖和怡;Ti-C-Ni-Mo系的自蔓燃-加压致密化[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3年06期 |
8 |
刘长松,黄继华,殷声;反应火焰喷涂合成TiC-Fe涂层的反应机理[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
9 |
黄赞军,杨滨,崔华,段先进,胡双春,张济山;原位合金化和原位颗粒共同强化铝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
10 |
张瑞珠,郭志猛,贾成厂,卢广峰,张华;自蔓延高温合成钙钛矿型人造岩石固化体[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
|
|
|
|
|
1 |
钱天伟,陈繁荣,陈家军,武贵斌;Np、Pu在黄土地下水系统中的反应路径模拟[J];核技术;2004年01期 |
2 |
崔安熙,郭亮天,范智文,孙庆红;Np,Pu在地下水和工程屏障平衡水中的形态计算研究[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01年01期 |
3 |
沈珍瑶,程金茹;高放射性核废物深地质处置的环境问题[J];地质通报;2002年03期 |
4 |
邹树梁,刘文君,王铁骊,陈甲华,刘兵;我国核电产业现状及其发展的战略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
5 |
史永谦;;核能发电的优点及世界核电发展动向[J];能源工程;2007年01期 |
6 |
张瑞珠,郭志猛,贾成厂,卢广峰,张华;自蔓延高温合成钙钛矿型人造岩石固化体[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
7 |
万军鹏,程金树,汤李缨;浅谈硼硅酸盐玻璃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J];玻璃;2004年05期 |
8 |
郑仕远,李荣缇,罗永明;自蔓延燃烧法材料合成技术[J];山东陶瓷;1999年04期 |
9 |
陈林,徐舰;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的发展——材料制备的一项新技术[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
10 |
车春霞;滕元成;桂强;;放射性废物固化处理的研究及应用现状[J];材料导报;2006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