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山铀矿田地球物理特征及深部地质结构研究
【摘要】:相山铀矿田位于赣杭构造带火山岩成矿带西段乐安——东乡成矿亚带内的相山火山塌陷盆地中,位于北东向深断裂和北西向断裂带的交汇部位。经过50多年的铀矿勘查,相山盆地已经发展为我国重要的陆相火山岩型铀矿田。近年来,我国在相山铀矿田开展了大量深部找矿工作,对相山火山塌陷盆地的基底构造、富大铀矿成矿规律、控矿因素取得了新认识,发现了“上铀下铅锌”的矿体分布规律,但由于对矿田地球物理特征和深部地质结构认识的缺乏,针对该区的找矿仍主要集中在500米以浅,严重制约了相山铀矿田深部找矿的突破。
为研究相山铀矿田地球物理特征和深部地质结构,本文以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山火山盆地深部地质调查”项目为依托,开展了以探测主要岩体物性特征,变质基底、大型断裂、岩浆通道的基本格架等主要目标地质体的空间分布为目的的地球物理研究工作。
论文相山铀矿田主要岩(矿)石物性特征入手,研究建立相山铀矿田地球物理特征,指导该矿区深部找矿物探方法技术选择和地球物理资料解释,共采集了相山铀矿田1400多块典型标本进行密度、磁化率和电阻率等物性参数测试,绘制了研究区主要岩石单元(流纹英安岩、碎斑熔岩、花岗斑岩和变质岩)的物性频率分布直方图,从图上可以看出四种岩性基本存在单峰正态分布特征,而花岗斑岩的磁化率和电阻率直方图存在双峰正态分布特征,花岗斑岩的电阻率和磁化率交汇图也存在两个明显交汇区域,表明研究区存在两类花岗斑岩,通过岩芯观察,发现高阻、高磁化率为浅肉红色花岗斑岩,低阻、低磁化率为灰色花岗斑岩。为了进一步通过物性测试结果对典型岩石单元进行分类,提出了逆质量磁化率(质量磁化率的倒数,质量磁化率为体积磁化率与密度的比值),通过逆质量磁化率与密度的交汇图更明显的将四种岩性区分开来。
区域重磁数据既包括区域异常,又包括局部异常,从叠加异常中提取研究对象产生的异常,必须选择合理异常提取的方法,本文对异常提取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首先收集了相山地区1∶2.5万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和1∶5万重力测量的资料,选择匹配滤波、趋势分析、解析延拓和插值切割等多种数据处理技术对重磁异常进行分离处理,结果表明趋势分析方法划分异常比较单一;匹配滤波方法处理后的结果含有较多的低频成分,高频成分处理过多,使得局部异常包含了过多的深部异常信息,对于局部异常信息的反映相对较少;插值切割方法结果显示近地表的异常场成分较多,使得局部异常结果显得比较复杂,因此结合该研究区的地质资料,解析延拓法能合理的提取该研究区的重磁异常,因此选择解析延拓法作为该研究区的重磁异常提取方法。
在异常分离的基础上,对重磁数据进行了三维反演研究,结合主要岩石的物性测试结果和已知的地质情况,对典型的重磁三维反演的图切剖面进行地质-地球物理解译,圈定了典型剖面变质岩、流纹英安岩、碎斑熔岩和花岗斑岩分布情况;通过重磁三维反演结果推测相山地区基底、高密度岩体和火山通道,得出青白口系的变质岩为测区内密度相对较大的岩层,与火山岩系存在一个密度界面,基底岩性的起伏状况与重力值的高低成对应关系,重力值越高,基底埋藏越浅,反之,埋藏越深;高密度体主要出露在盆地的北部和西部,推测高密度岩体为流纹英安岩;低密度体出现在相山盆地的中部、西部和盆地东南角上,总体上能体现了盆地的隆凹,盆地的中部为相山主火山机构,推测出在相山的西部和东南角存在两座侧火山机构。
矿集区强电磁干扰严重影响着地球电磁法在深部找矿中的应用效果,为了克服电磁噪声的影响,提高大地电磁数据的质量,本文首先对研究区的噪声特征和噪声源进行分析,噪声根据其时域波形可以分为脉冲噪声、工频谐波噪声、方波噪声、三角波噪声、阶跃噪声、充放电模式噪声等6类;噪声源主要有:矿山干扰、无线通讯干扰、人文干扰、地质噪声等;同时分析这些噪声源对MT数据的影响。在研究区开展了噪声研究,对基于参考道的MT数据去噪技术进行研究,采用了不同参考距离下的本地电参考,本地磁参考,互参考磁道及互参考电道作为参考信号处理数据得出视电阻率相位曲线及信噪比曲线来综合评价不同参考道处理效果。通过对基于形态滤波和基于EMD的阈值去噪方法对研究区的噪声去噪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方法都适合用于提取该研究区有用信号,达到了信噪分离的目的。
论文将电磁去噪研究成果应用于相山铀矿田两条大地电磁法剖面数据处理中,对经去噪后的数据进行了二维反演,反演结果较好圈定了沉积地层、变质岩基底及侵入岩体及断裂构造等深部地质结构。论文研究成果为研究区深部找矿和类似地区深部地质结构探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
|
|
|
1 |
徐海江,赖绍聪;相山及邻区七个火山盆地火山岩岩性特征及成因探讨[J];现代地质;1988年04期 |
2 |
周文斌,李学礼;相山铀矿田成矿古水文地质分析[J];高校地质学报;1995年01期 |
3 |
张万良;相山铀矿田横涧矿床的成因归属[J];地质论评;2001年04期 |
4 |
陈贵华,陈名佐;相山铀矿田成矿条件分析[J];铀矿地质;1999年06期 |
5 |
范洪海,凌洪飞,沈渭洲,王德滋,刘昌实,姜耀辉;相山火山-侵入杂岩Nd-Sr-P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J];岩石学报;2001年03期 |
6 |
单林,刘晓东;相山等火山盆地主体岩石包裹体研究[J];岩矿测试;1985年04期 |
7 |
刘金辉,孙占学,李学礼,史维浚,周文斌;相山铀矿田成矿水热系统古水文地质研究[J];矿产与地质;1998年01期 |
8 |
刘家远;相山岩体——一个壳源花岗质浅成侵入火山杂岩体[J];地球化学;1985年02期 |
9 |
李学礼,孙占学,史维浚;相山铀矿田成矿热液的水源探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2年03期 |
10 |
周文斌;相山成矿古水热系统的水文地球化学研究[J];矿物岩石;1995年04期 |
11 |
周文斌,饶冰;相山铀矿田水-岩氢、氧同位素交换的实验研究[J];地质论评;1997年03期 |
12 |
周文斌,史维浚;相山矿田铀的中和还原成矿作用[J];矿床地质;1996年04期 |
13 |
孙占学,李学礼,史维浚,周文斌,刘金辉;华东南相山铀矿田的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J];地质与勘探;2001年03期 |
14 |
陈小明,陆建军,刘昌实,赵连泽,王德滋,李惠民;桐庐、相山火山-侵入杂岩单颗粒锆石U-Pb年龄[J];岩石学报;1999年02期 |
15 |
张万良,刘德长,李子颖;江西九龙嶂和相山火山—侵入杂岩岩石地球化学的对比研究[J];现代地质;2005年02期 |
16 |
沈锋,陈然志,李方;华南相山铀矿田成矿条件及发展前景[J];铀矿地质;1995年05期 |
17 |
魏祥荣,龙期华;遥感、重力资料在相山盆地铀控矿构造分析中的应用[J];国土资源遥感;1996年02期 |
18 |
龚晓春;相山地区地面高精度磁测数据[J];铀矿地质;1996年03期 |
19 |
邱爱金,郭令智,舒良树,郑大瑜;走滑拉分作用与相山产铀火山盆地的就位[J];铀矿地质;2001年05期 |
20 |
孙占学;相山铀矿田铀源的地球化学证据[J];矿物学报;2004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