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强激光与金属靶相互作用中的电磁脉冲研究
【摘要】:脉冲强激光与金属材料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丰富的电磁辐射现象一直是研究人员关心的热点,对电磁辐射性质和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相关物理过程的理解,还有可能带来广泛的实际应用。现有的研究多数集中在由激光到更高频率的真空紫外、X射线和γ射线的上转换研究,或者到较低频率的THz波的下转换研究,对于产生更低频率的微波或射频电磁脉冲的研究还很不充分,对其中物理问题的认识还不够清楚或缺乏实验证据。随着激光功率密度的提高,激光与金属靶相互作用产生的低频电磁脉冲越来越显示出不容忽视的特殊效应和其它价值,非常有必要对其产生机制和物理规律加以研究。
因此,本文围绕脉冲激光与金属靶相互作用产生的电磁脉冲,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从电磁脉冲的特征、强度、机制、方向性及变化规律等方面开展了探索性的工作,以期加深对其中物理过程的认识,对相关人员及其研究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具体的研究工作和主要结论如下:
1、开展了脉冲激光与金属圆盘靶相互作用产生微波电磁脉冲的实验研究。对脉宽~102ps、功率密度~1012W/Cm2的激光正入射圆盘中心产生的电磁脉冲特征进行了测量和分析,根据辐射强度提出辐射模型为金属表面的出射电子回路等效成间距不同偶极子的磁偶极或电四极辐射,能量转换效率在10-7~10-8量级。可以预见在超强激光实验中通过这种机制产生的电磁脉冲强度将足够高,须考虑屏蔽等防范措施。
2、开展了脉冲激光与金属圆盘靶相互作用产生电磁脉冲的靶尺寸效应实验研究。发现电磁脉冲强度随金属圆盘直径增大有增大趋势的规律,与LLNL研究小组最近在Titan和NIF上开展实验所发现的规律一致,说明采用电绝缘支撑的小金属靶更有利于减轻电磁脉冲的效应。这个现象和金属靶表面的准静态电场的动态行为有关。此外,我们还同时测量了可见光辐射强度随靶尺寸的变化关系,结果将有助于我们分析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能量分配。
3、开展了脉冲激光与金属靶相互作用产生定向射频脉冲的实验研究。采用线聚焦的激光束斜入射到金属丝表面,对产生的射频电磁脉冲的空间角分布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这种方法可以较容易获得定向性良好的电磁脉冲束,同时也验证了斜入射造成的相位超光速光电子流可以形成契伦科夫辐射的理论。
4、开展了超短超强激光等离子体尾场中产生低频电磁辐射的理论研究。提出了一个适用于非线性相对论强度(a0≥1)的超短超强激光在无磁化等离子体中激发尾场产生电磁辐射的一维理论模型。通过解析推导和数值计算,得到了电磁辐射的场量表达式,分析了电磁辐射的频谱和空间角分布等特征。结果表明,低频辐射机制来源于在激光尾场中受突然剧烈加速的电子所产生的宽频谱辐射,此辐射的大部分能量集中在激光传播的前向锥角内。理论结果与文献中报道的实验现象一致,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相关物理过程的认识理解。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N249
|
|
|
|
1 |
李志华,段发阶,方志强;一种新型高速旋转叶片振动测量传感器的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05年01期 |
2 |
李广东;张海庄;王德飞;刘志林;;激光准直特性在主动式激光侦察告警系统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电光与控制;2011年08期 |
3 |
邹滨雁;邱明辉;;(2+1)多光子电离的理论公式[J];大连铁道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
4 |
杜戈果;;“激光原理”课程中的激光效率辨析[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年02期 |
5 |
吕秀品;;计算共轴球面腔等价腔长时应注意的问题[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年01期 |
6 |
郭军;;半波损失现象的大幅面显示[J];大学物理实验;2010年04期 |
7 |
孙寒,高锦岳,马涛,姜云,康智慧;二氧化碳激光器谐振腔稳定性的研究[J];大学物理;2005年01期 |
8 |
胡海蕾,陈荣,赖爱光,谢树森;C-lens准直特性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
9 |
施向华;邱怡申;李高明;徐惠真;;基于微电机械系统的反射式可变光衰减器的研究与设计[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
10 |
唐一峰,黄钦煊;生物组织热传导方程的解[J];闽江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
|
|
|
|
|
1 |
李英骏,张国平,张杰,彭翰生;平板靶X射线激光流体动力学方程的自相似解[J];计算物理;1999年05期 |
2 |
周辉,程引会,李宝忠,吴伟;系统电磁脉冲边界层准稳态特性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1年01期 |
3 |
周辉,郭红霞,李宝忠,程引会,常东梅;金属壳体和电缆的系统电磁脉冲响应[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4年05期 |
4 |
孟绍贤,王志娟;激光与未来世界[J];自然杂志;1991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