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董艾平,李文杰,王强,陈宝玖;中子产额大于1.5×10~(10)n/s的密封中子管[J];核技术;1995年06期 |
2 |
詹夏宇;陈家斌;邓才波;唐琦;陈铭;康小涛;;“神光Ⅲ原型”装置首轮实验中子产额诊断[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0年08期 |
3 |
宋仔峰;陈家斌;唐琦;詹夏宇;;氘氘中子产额铟活化诊断方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2年05期 |
4 |
吴解征,严赐福,蒋立光;D-T环形氚钛靶的制备工艺[J];核技术;1981年03期 |
5 |
袁观俊
,朱国良
,鲁先娥;钻井内脉冲工作的密封中子管中子产额监督[J];原子能科学技术;1982年04期 |
6 |
张荣康;;新式聚爆中子产额达10万亿个[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87年07期 |
7 |
姜荣洪,李 生,丁生荣,王大贤;辐射驱动内爆靶能量转换及中子产额的定标规律[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1995年03期 |
8 |
李泉凤,严慧勇;医用电子加速器中的光中子产额计算[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
9 |
郤方华;王志全;陈路;丁柱;崔杰;;靶膜对中子管中子产额的影响分析[J];测井技术;2013年01期 |
10 |
陈铭,陈家斌,李朝光;激光直接驱动内爆中子产额实验诊断[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2年05期 |
11 |
;浓密等离子体焦点的研究[J];物理学报;1975年05期 |
12 |
俞相林
,姚志铨
,李玉文
,季华祥;一种提高中子管产额及改善输出特性的方法[J];核技术;1979年04期 |
13 |
姜荣洪,李云生,丁生荣,姜卫东;“混合”对辐射驱动内爆的影响[J];强激光与粒子束;1996年02期 |
14 |
宋仔峰;陈家斌;刘中杰;詹夏宇;唐琦;;铟活化诊断氘氘中子产额不确定度分析[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4年03期 |
15 |
赵永盛
,张弦
,张纪昌
,陈风荣
,余元东
,王新堂
,叶颖生;用闪烁计数器测单次脉冲中子产额[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1981年01期 |
16 |
冯杰,王大海,杨存榜,陈玉婷,温树槐,郑志坚,张一云,白立新,吴丽萍,徐家云,赵庆昌,孙大成;聚变中子产额铜活化法γ-γ符合计数系统的研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1年05期 |
17 |
龚定夫,董贾福,陈家富,杨洪儒,王恩耀;HL-1 聚变装置中子发射实验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1998年04期 |
18 |
万俊生,张颖,张利兴,夏海鸿,丁大钊;铅散裂中子靶物理特性研究[J];中国核科技报告;2001年00期 |
19 |
刘文科;曹小华;彭述明;龙兴贵;杨本福;罗顺忠;王维笃;程贵钧;;氧化层厚度对氘氚中子产额影响研究[J];核技术;2007年08期 |
20 |
吕铭方,杨津基,韩日文,杨思泽;等离子体焦点装置径向运动电流壳层的不稳定现象[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1997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