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电视文化现象研究
【摘要】:
香港凤凰卫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凤凰卫视或凤凰)的主要出资人是中国资深传媒人刘长乐和国际传媒大亨默多克,开播至今十二年间,已成长为对全球华人影响巨大的华语传媒集团,并且创建了与众不同的凤凰文化模式。“凤凰现象”、“凤凰模式”、“凤凰策略”和“凤凰品牌”等主题已经成为中国大陆媒体竞相学习、效仿的热点,并成为电视文化研究领域的焦点之一。
在文化、经济和传媒领域,凤凰表现出了独特的,同时也是多向度的借鉴价值:第一,凤凰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方面超越了自身传媒的层面和视域;第二,凤凰在差异化生存战略和品牌营销模式中是以文化作为核心竞争力的;第三,凤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经营范式既符合国际化传媒运作规律,也融入了中国文化的精髓;第四,凤凰运用西方媒体的专业传播原则,达到了与中国大陆主流意识形态、精英文化和通俗文化的契合。包容、真诚和创新,成为凤凰本土化的战略手段。
只有把凤凰卫视作为一个文化整体来剖析才能真正提炼出具有参照价值的媒体经验。本文在借鉴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将凤凰卫视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对象,进行全方位的观照,并在一个大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下,透过凤凰的媒体成就这一表象,聚焦凤凰在节目、频道、文化和产业等方面的谋略,解析东西融合、南北荟萃和华洋杂处的凤凰电视文化特色的成因及其背景。
由于凤凰独特的媒体身份、难以界定的文化属性以及难以复制的产业模版,导致凤凰的多元融合生存发展策略,例如在媒体运作视域中凤凰专业是忠诚与解构并行的,在文化传承视域中凤凰理念是全球与地域多向的,在商业经营视域中凤凰模式是文化与市场平衡的,在生命价值视域中凤凰思维是包容与个性统一的。而这种多元融合,正是凤凰文化的价值所在,并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了文化上的先锋意义。
用融合多元的视角,观照融合多元的文化,提炼融合多元的价值,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创新。本文借用传播学、美学、新闻学、文化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基础理论,按照现象—原因—结果的梳理思路,从宏观到微观,对凤凰现象的文化背景和凤凰思维的文化寓意进行深度剖析。从凤凰卫视东西杂糅的身份背景,到东西融合的媒体宗旨,一直到东西合璧的节目形态和南北荟萃的团队精神,本文一一梳理,并阐明融合是凤凰电视文化最显著的审美特征和文化精髓,是凤凰频道的商业举措,同时也是凤凰节目的传播理念,更是凤凰品牌的企业文化。
本论文通过对凤凰现象的梳理和对凤凰电视文化的研究,试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无论对于媒体、产业还是整个社会,只有不断地对自身的文化个性进行创新,不断地对异质文化的思想精华实现包容进而融合,才能创造出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文化形态,才能始终保有一种自强自信的、不竭的生命力。而这一点,不仅对于跨国媒体的全球性扩张和内地媒体的国际化运营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当前中国传统文化复兴及和谐社会建设具有深远的参考价值。
|
|
|
|
1 |
何晓燕;;浅议国家电视文化安全的“外在建构”[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
2 |
陈利;;浅谈电视文化的发展趋势[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
3 |
梁婷婷;;论电视文化作为一种消费文化[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
4 |
隋岩;;电视文化的跨学科研究视角[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
5 |
范藻;;美学 怎样面对电视文化的时代挑战[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
6 |
曲春景;;论电视文化批评[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
7 |
陈韬文;;大中华跨境电视与电视区域化[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全球传播、媒介与创意产业-对后工业文明的思考”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
8 |
李文明;;《电视批判》:媒介批评的典型个案[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
9 |
冯长根;;结构调整是教育创新的关键[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7: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C];2007年 |
10 |
刘大敏;;从电视剧的播出探求与受众群体的关系[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