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官窑制瓷工艺探析
【摘要】:
南宋官窑在中国陶瓷研究史中一直备受关注,从它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以它显赫的皇家身份在陶瓷发展史的舞台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以简约典雅的造型、含蓄温润的釉色把青瓷美学发展到了极致,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至今难以超越。
本文以文献、图像、和实物标本相参证,并结合实地考察,对南宋官窑的制瓷工艺做了详细的梳理。第一章为整体概说,南宋官窑的制瓷工艺源自汝窑,宋室南迁后技术南传与南方越窑制瓷工艺相结合,经过低岭头——余姚官窑的试烧摸索,最终在杭州修内司官窑和郊坛下官窑形成自己独特的制瓷工艺。第二章全面介绍南宋官窑的制瓷工艺,结合汝窑器物,从两者的胎釉特征、器物造型、装饰手法、烧造方法等入手,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析它们之间变化的规律和特征。讨论其制瓷工艺形成的原因。第三章论述了南宋官窑制瓷工艺对后来北方张公巷窑和南方龙泉黑胎器的影响。
本文把南宋官窑制瓷工艺置于其所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中进行考察,对它工艺特征和传承进行探究,认为,南宋官窑制瓷工艺的形成是南北制瓷文化交融的产物,更是南北窑工智慧的结晶,它的制瓷技术和审美,不但影响到了宋代民窑瓷器的发展走向,也对后世瓷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
|
|
1 |
沈一东;;关于杭州老虎洞窑址考古论证有关问题的探讨[J];东方博物;2011年02期 |
2 |
余明泾;余光仁;;关于龙泉溪口窑问题[J];东方收藏;2011年07期 |
3 |
杨子初;;宋代陶瓷特征[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1年03期 |
4 |
戴佳原;程美霖;丁义迁;;宋代名窑及其产品特色[J];群文天地;2011年12期 |
5 |
;徐定昌陶艺作品欣赏[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1年04期 |
6 |
;[J];;年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11 |
;[J];;年期 |
12 |
;[J];;年期 |
13 |
;[J];;年期 |
14 |
;[J];;年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
|
|
|
|
1 |
李家治;邓泽群;吴隽;杜正贤;马东峰;孙新民;郭木森;;老虎洞窑和汝官窑瓷微量元素的研究[A];The Methodology, Prospect and Significance on Non-destroyed Scientific Determination for Chinese Ancient Ceramics--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2年 |
2 |
何文权;熊樱菲;;元素成分分析在中国古陶瓷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三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
3 |
叶宏明;叶国珍;;浙江青瓷文化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
4 |
方金满;任敷孟;;我国陶瓷原料的历史沿革和开发趋向[A];中国实用矿山地质学(上册)[C];2010年 |
5 |
方晨光;;论面向WTO博物馆展览的发展趋势与创新[A];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02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2年 |
6 |
卢炘;;关于免费开放的思考[A];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04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4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