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气候因素对鄱阳湖区洲滩螺情的影响研究
【摘要】:
在我国南方,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主要的寄生虫病,严重影响着疫区人民生活,阻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温度是钉螺孳生的重要环境因素,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钉螺的生长、发育、繁殖与分布。冬季温度对钉螺能否生存起决定作用,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地区的1月份平均温度一般都在0℃以上;在北纬33°15′以北钉螺不可能长期存活和延续后代的主要原因是北方冬季持续性低温。适宜钉螺生活与繁殖的温度为20℃-30℃,过冷或过热均不利于其活动、繁殖甚至影响寿命。目前我国钉螺面积的94%以上分布于长江流域的湖沼地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的气候也在变暖,由于气候变暖,南方也出现了暖冬,气候变暖也造成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比如2008年1月江西遭遇的雨雪冰冻天气,因此了解冬季气候因素对湖沼区螺情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与钉螺孳生相关更为密切的是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其在提取地表温度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因而在了解气温对螺情变化的影响以及遥感提取地表温度与气温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可运用遥感技术来预测洲滩钉螺的孳生分布情况。
第一部分试点区概况
三个试点区分别是鄱阳湖中东岸的鄱阳县三门村的窑背汊洲滩,鄱阳湖南岸的进贤县三里乡滨山村杨家坪洲滩,鄱阳湖北岸的星子县渚溪村的两块相连的洲滩:马家湾和渚溪滩。马家湾和渚溪滩2005、2006、2007及2008年的居民感染率为3.46%、0.99%、2.25%及1.90%;鄱阳窑背汊2005、2006、2007及2008年的居民感染率为1.68%、2.33%、0.92%及0.68%;进贤2005、2006、2007及2008年的居民感染率为1.23%、0.18%、0.69%及0%。发现三个试点区在2007年、2008年未发现阳性螺。活螺密度在2005年、2008年有明显的下降。
第二部分鄱阳湖区冬季气候因素对螺情的影响
本研究收集三个试点区1998-2008年冬季12月~2月的气象资料(气温和降雨)统计出相关的气象指标:月降雨量,总降雨量(冬季三个月降雨量总和),冬季日最低气温低0℃的天数,整个日冬季最低气温低于5.87℃的天数,1月日平均气温低于0℃的天数,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月最低温度,月最高温度等,并将当年气象指标与来年春季螺情进行相关分析。在星子试点区经相关分析发现活螺密度与冬季日最低温度低于5.87℃的天数和冬季日最低温度低于0℃的天数之间都成负相关。活螺密度与1月平均温度之间为正相关。有螺框出现率与与冬季日最低温度低于5.87℃的天数、冬季目最低温度低于0℃的天数、1月日平均温度低于0℃的天数之间均成负相关,与12月平均温度,1月平均温度成正相关;阳性螺密度和钉螺阳性率在鄱阳湖区纬度比较高的地方-星子与冬季降雨量成正相关。在鄱阳试点区,活螺密度与12月最高温度,1月平均温度之间都成正相关,有螺框出现率与12月最高温度和1月平均温度都成正相关。钉螺阳性率、阳性螺密度与2月最高温度和2月平均温度都成正相关关系。在进贤试点区,活螺密度与2月平均气温存在正相关。说明湖沼地区冬季低温越低,来年春季螺的密度和有螺框出现率越低,2月平均气温越高,钉螺孳生繁殖活动加剧,随着2月温度升高,人畜草洲活动开始频繁,导致阳性螺密度和钉螺阳性率升高。
第三部分探索利用MODIS地表温度产品MOD11A2预测螺情的可能性的研究
下载NASA网站上免费的MODIS 8天地表温度产品MOD11A2,经过重投影,ENVI中计算,算出1月份平均地表温度,由于星子试点区的螺情与1月平均气温成正相关关系,所以用星子试点区-查螺区域作为感兴趣区域,对MODIS地表温度产品进行裁剪,提取星子试点区的1月平均地表温度。经分析获得的1月平均地表温度与星子试点区活螺密度之间也为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更高,为0.929,大于1月平均气温与星子试点区活螺密度之间的相关系数0.764。说明在地表温度难以获得的区域可以利用MOD11A2地表温度产品来监测预测钉螺孳生。
|
|
|
|
1 |
张健钦;龚建华;黄明祥;林文鹏;;应用知识决策树分类遥感影像识别鄱阳湖区钉螺孳生地[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8年01期 |
2 |
褚秀娟;郭家钢;;气候变暖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及相关研究技术的应用[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9年03期 |
3 |
耿辉,徐明星,程忠跃;武汉市干旱前后钉螺分布的动态变化观察[J];实用寄生虫病杂志;2001年04期 |
4 |
杨世群;;大陇乡大陇村钉螺回升情况调查[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01年02期 |
5 |
陈德基;付丽芳;龚振彪;熊敏俊;杨继赤;范崇正;盛湘玲;周永顺;;云南钉螺在某些环境中的分布、扩散及消长情况的现场观察[J];云南医药;1988年03期 |
6 |
石岩;;南水北调工程中钉螺扩散问题刍议[J];水电科技进展;2003年01期 |
7 |
周时国;尹洪智;赵联国;冯宗亮;赖玉华;叶友琴;;2008年西昌市新农村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报告[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0年01期 |
8 |
杨锦亮,沈文林;洱源县血吸虫病流行与地理气候因素关系分析[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96年06期 |
9 |
范治钢;瑞昌市南阳乡某村新疫区钉螺分布及灭螺后螺情调查[J];医疗保健器具;2005年08期 |
10 |
朱仕英;陈弘;邹永根;;常州市1998-2008年钉螺监测结果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0年06期 |
11 |
朱仕英;陈弘;邹永根;;常州市1999年~2008年钉螺监测结果分析[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0年02期 |
12 |
杨翠泉,高菊香,刘宏炎;安乡县垸内钉螺分布类型及防制对策[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94年04期 |
13 |
邹惠宁,黄士龙;三水市钉螺分布特点、防制对策及远期效果观察[J];广东卫生防疫;1995年01期 |
14 |
高风华;汪天平;何家昶;王恩木;朱传刚;吴维铎;徐伏牛;解光应;檀兵;王学贵;汪根稳;;滩地钉螺及感染性钉螺动态分布与植被、气候之间关系的研究[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1995年01期 |
15 |
葛继华,何家昶,汪天平,张世清,吕大兵,吴维铎,张功华,方国仁,肖祥,朱传刚;三峡建坝后长江安徽段水位变化对钉螺及植被分布影响的研究[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98年04期 |
16 |
张世清,Simon Brooker,汪天平,周晓农;地理信息系统在血吸虫病防治信息管理中的应用<英文>[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05年02期 |
17 |
黄轶昕,田忠志,孙乐平,洪青标,高扬,杨坤,梁幼生;江苏省江水北调对钉螺北移扩散影响的研究[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5年03期 |
18 |
吕跃民;叶正茂;;衢州市钉螺分布抽样调查结果[J];浙江预防医学;2007年10期 |
19 |
王开霞;王西伦;姚金付;查明;;安庆市石门湖钉螺分布趋势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0年04期 |
20 |
郭琬瑛,来建,吴子松,钱晓洪,尹治成;西昌观测点感染钉螺分布特点[J];实用寄生虫病杂志;1999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