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纹伊蚊的分布和影响因素及登革热的风险评估研究
【摘要】:
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即亚洲虎蚊,是全球最具侵袭性的蚊种,近年来已传至北美、南美、欧洲和非洲大陆等至少28个国家。白纹伊蚊是一种重要的病媒生物,它具有攻击性很强的白昼嗜人习性并且能够传播多种病毒,包括登革热、罗斯河病毒和西尼罗病毒。携带有蚊卵的旧轮胎是白纹伊蚊向潜在适生区扩散的常见方式。根据历史资料,白纹伊蚊在中国的分布界线为:北至沈阳,西北至陇县和宝鸡,西南至西藏。分布线走向大致为,自沈阳向西南斜向河北宣化,经山西、陕西的韩城、铜川、陇县、宝鸡和阳平关,四川的雅安、九龙、盐边,折向西,达西藏南部的察隅、墨脱,连到不丹、尼泊尔。
本研究基于白纹伊蚊的生物学特征和种群分布现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基于生物气候原理的CLIMEX模型和基于生态位原理的GARP模型,分别分析了白纹伊蚊在我国的适生范围和适生程度,预测了白纹伊蚊在我国的适生分布区。结果表明我国的许多省市都是白纹伊蚊的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最适宜的分布区是北纬30°以南,即海南、台湾、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西、湖南、贵州、重庆和云南等省。西北边界延伸至四川的东南部和陕西、山西、河北、辽宁四省的南部、以及甘肃和西藏的局部地区。通过结合近年(1990-2008)及历史(1914-1989)的登革热流行情况,我们确定了中国登革热流行的高风险省份及地区,北纬25°以南的热带及邻近的亚热带区域流行风险最高,南方的其他地区也需要警惕登革热的传入。我们预测了白纹伊蚊在中国的适生区并做出了登革热的风险分析,对白纹伊蚊和登革热的监测重点和制定方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各种适生区模型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病媒生物及病原体的预测预警。
|
|
|
|
1 |
李文盛,袁金富,闵秀婷;校园内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的初步调查报告[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82年04期 |
2 |
黄耕诚,黄鼎生,方勇,刘元景;登革热与白纹伊蚊及其防制[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0年01期 |
3 |
任建国,聂维忠,马福生,吴志勋,于戈,叶青,计通信;秦皇岛白纹伊蚊孳生习性和控制方法的研究[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1999年02期 |
4 |
安继尧,严格,张学文,阎丙申;白纹伊蚊-登革热的重要媒介[J];医学动物防制;2003年08期 |
5 |
张伟;刘竹;邓良利;田汶佳;魏文娟;何建邯;肖霖;李鹏;;2016年成都市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监测分析[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8年02期 |
6 |
吴寅徽;夏颖苹;周国定;;奉化市2011年白纹伊蚊监测结果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2年08期 |
7 |
王奕晨;郑鹏;潘文斌;;运用GARP生态位模型预测福寿螺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01期 |
8 |
王艳平;陈乃中;陈洪俊;陈岩;罗开喜;;利用GARP生态位模型初步预测阿根廷蚁在中国的适生区[J];植物检疫;2007年02期 |
9 |
李宏斌,齐福菊;白纹伊蚊在大连的分布[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3年01期 |
10 |
孙正;南阳地区白纹伊蚊生态学的调查[J];昆虫学报;1979年02期 |
11 |
钟应洪,黎祖群,高向雄;肇庆市城区白纹伊蚊幼虫季节消长调查[J];医学动物防制;1998年01期 |
12 |
范惠炯;四川遂宁地区白纹伊蚊叮刺活动节律的观察简报[J];昆虫知识;1986年04期 |
13 |
李春辉;潘行杰;王德杰;于涛;刘靖宇;;2014—2016年烟台市白纹伊蚊密度监测[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8年02期 |
14 |
杨振洲;陆宝麟;;湿度对白纹伊蚊卵存活的影响[J];医学动物防制;1985年04期 |
15 |
陈鹤诗;黄松柏;李庭奎;刘凌孙;;桂林市白纹伊蚊分布及其生态调查报告[J];中国公共卫生;1986年05期 |
16 |
谢鸿勤;黄甲友;韦克昌;苏卫;;广西南宁机场白纹伊蚊的季节分布[J];国境卫生检疫资料;1983年03期 |
17 |
林立辉,陈唯军,马玉海,白志军,杨敬奇,方美玉;白纹伊蚊户内孳生习性与登革热流行关系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0年07期 |
18 |
;信阳市白纹伊蚊生态学的初步调查[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1982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