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我国内蒙古自治区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

曹玉玺  
【摘要】: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感染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蚊虫为传播媒介。乙脑的病死率约为5-30%,幸存者约30-50%留有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负担。乙脑主要流行于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我国是乙脑流行的主要国家之一。 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曾是乙脑的高流行区,历史上曾发生多次爆发流行,近十年来乙脑病例明显减少。本研究收集了内蒙古1950-2007年乙脑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同时于2007和2008年在内蒙古东部、中部和西部连续两年采集蚊虫标本开展病原学调查,以期了解当地乙脑流行病学特征与乙脑及蚊传虫媒病毒的流行情况,结果报告如下。 一、1950-2007年内蒙古乙脑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本研究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系统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1950-2007年乙脑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显示: (1) 1950-2007年间内蒙古共报告乙脑4850例,历史上发生多次爆发流行,其中1974年乙脑发病率和死亡率为最高,分别为9.66/10万和1.51/10万; (2)根据历年乙脑发病的高低可将内蒙古乙脑的流行划分为三个时期:1950-1968年、1969-1984年和1985-2007年。1950-1968年间乙脑平均发病率为0.07/10万,1969-1984年间乙脑多次爆发流行,平均发病率为1.55/10万,1985-2007年间乙脑平均发病率为0.08/10万。1990年至2007年内蒙古乙脑发病率均低于全国同期乙脑发病率水平; (3) 1950-2007年间内蒙古12个盟市中的10个盟市有乙脑病例报告,乌海市和阿拉善盟从未有乙脑病例报告。报告病例较多的地区为赤峰市和通辽市,占内蒙古乙脑总例数84.8%。赤峰市和通辽市的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1969-1984年; (4)内蒙古乙脑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每年7月发病人数开始上升,病例主要集中在每年8、9月,10月病例显著下降。与全国和南方的贵州省相比,内蒙古乙脑发病高峰季节错后1个月(全国和贵州7、8月为高发期);与我国北方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乙脑发病高峰季节相似,均为8、9月份; (5) 1988-2007年间乙脑发病人群性别、年龄分析特征如下:1988-2007年间乙脑报告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1:0.48,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各年龄组均有乙脑病例报告,其中15岁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28.61%,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8.03%); (6) 1991-2007年间乙脑病例职业分布以农民(47.71%)、学生(23.85%)和散居儿童(8.72%)为主,而全国乙脑病例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51.7%)、学生(26.2%)和托幼儿童(10.9%)为主。 二、内蒙古乙脑及蚊传虫媒病毒病原学调查 为了解内蒙古乙脑病毒及蚊传虫媒病毒的分布情况,我们选择内蒙古东、中、西部4个标本采集地连续两年开展蚊虫媒介和蚊传虫媒病毒的调查。 1、蚊虫媒介调查 2007和2008年7-8月在内蒙古通辽市、巴彦淖尔市、呼和浩特市和乌海市的11个旗县采集蚊虫标本,共采集到蚊虫3属7种共10542只。蚊种包括库蚊属凶小库蚊、淡色库蚊,伊蚊属刺扰伊蚊、背点伊蚊、里海伊蚊、黄背伊蚊和按蚊属中华按蚊。各地的优势蚊种有所差别,通辽市以背点伊蚊为优势蚊种,巴彦淖尔市以里海伊蚊为优势蚊种,呼和浩特市凶小库蚊与背点伊蚊为优势蚊种,乌海市以黄背伊蚊为优势蚊种。两年采集时间内均未采集到乙脑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 2、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全部蚊虫标本按每批25~100只经过研磨,离心后,接种组织培养细胞(C6/36和BHK-2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在呼和浩特市的凶小库蚊、背点伊蚊,通辽市凶小库蚊和巴彦淖尔市里海伊蚊中共分离到6株可以引起细胞病变的阳性病毒分离物。病毒分离物通过血清学(ELISA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分子生物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试验、Real-time PCR试验和RT-PCR等)和生物信息学等方法的研究,结果显示2株病毒为布尼亚病毒科的Tahyna病毒,这是继我国首次(2006年)在新疆分离到Tahyna病毒后,再次分离到该病毒;1株病毒分离物为呼肠孤病毒科的版纳病毒,这是首次在内蒙古地区蚊虫中分离到版纳病毒;3株病毒分离物为细小病毒科Brevidensovirus属的淡色库蚊浓核病毒(Culexpipiens pallens Densovirus),这是在内蒙古首次从蚊虫中分离到该病毒。阳性分离物中未鉴定出乙脑病毒。 三、其它工作 本研究还于2008年在辽宁省锦州和丹东市开展了蚊虫和蚊传虫媒病毒调查。在辽宁省锦州市和丹东市共采集蚊虫标本,采集到蚊虫3属5种共9296只。蚊种包括库蚊属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伊蚊属背点伊蚊、刺扰伊蚊和按蚊属中华按蚊。丹东东港市以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锦州北宁市以中华按蚊为优势蚊种。在丹东采集的三带喙库蚊和锦州的中华按蚊标本中获得4株病毒分离物,经过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试验鉴定为1株乙脑病毒,2株版纳病毒,1株为版纳病毒和辽宁病毒的混合株。新分离乙脑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进化分析显示,2008年在丹东蚊虫中分离的乙脑病毒与2002年和2007年在该地分离的病毒同属于基因Ⅰ型乙脑病毒,表明辽宁省丹东市持续存在基因Ⅰ型乙脑病毒。2008年乙脑病毒分离株与乙脑疫苗株(SA14-14-2株)病毒在E蛋白基因区段相比,决定病毒毒力和抗原性的关键氨基酸位点没有变化。 小结 本研究对内蒙古1950-2007年乙脑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了描述性分析,探讨了当地乙脑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内蒙古乙脑病例主要集中在赤峰市和通辽市,发病季节高峰为8、9月,发病人群以农民、学生、散居儿童为主。这些数据为当地有效预防控制乙脑的流行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研究对内蒙古4个盟市进行了连续两年的虫媒病毒病原学调查,首次在内蒙古蚊虫标本分离到Tahyna病毒、版纳病毒和淡色库蚊浓核病毒。本调查结果揭示了当地蚊传虫媒病毒的多样性,提示当地可能存在布尼亚病毒科病毒感染等,应加强对当地虫媒病毒病检测与监测。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青梅;;武警内蒙古总队医院 科技 诚信 博爱 奉献[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1年06期
2 ;《北方药学》杂志理事单位及负责人名单[J];北方药学;2006年02期
3 付芳;陈利华;;191份流行性乙型脑炎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7期
4 张桂琴;;醒脑静注射液佐治流行性乙型脑炎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24期
5 ;《北方药学》杂志理事单位及负责人名单[J];北方药学;2006年04期
6 ;内蒙古新农保参保人数增至290万人[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24期
7 孙静;范艳存;杜惠峰;闻岚;周书美;;内蒙古卫生人力资源的现状分析[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李国梅;边雯雯;;流行性乙型脑炎血常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21期
9 乌兰;;蓬勃发展的内蒙古蒙医药事业[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0年07期
10 ;内蒙古蒙药股份有限公司[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0年01期
11 ;内蒙古蒙药股份有限公司[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0年03期
12 ;内蒙古蒙药股份有限公司[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0年05期
13 郭海强;曲波;丁海龙;孙高;;2004-2010年我国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及死亡的季节性分析[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1年03期
14 许超群;;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1年15期
15 ;内蒙古蒙药股份有限公司[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0年04期
16 李敏;范艳存;陈云;杜惠峰;于彩霞;;现阶段我区医药卫生管理体制的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7 ;欢迎订阅《内蒙古中医药》[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0年10期
18 赵苏晔;刘淳婷;叶绪芳;;贵州省2010年流行性乙型脑炎实验室监测结果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1年07期
19 蒋凤;张丽;刘铭;朱青;;贵州省2004~2008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年15期
20 ;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张茅赴内蒙古赤峰市调研“医改”工作[J];中国药房;2011年3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德仁;白兴盈;林桂芳;闫秀珍;王志萍;;白音查干凹陷储层评价[A];“九五”全国地质科技重要成果论文集[C];2000年
2 李荣富;;内蒙古设施国艺发展现状及导向[A];中国园艺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 李宪臣;孟昭君;;内蒙古乌奴格吐山—哈拉胜成矿富集区铜多金属资源潜力评价[A];第四届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工作交流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4 王贵平;孟德;;发展内蒙古杂粮产业的思考[A];内蒙古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罗昊旻;周爱如;毕兴威;杨清俊;刘琼;;补偿收缩混凝土在内蒙古诚信数码大厦工程中的应用[A];混凝土膨胀剂及其应用——混凝土裂渗控制新技术——第四届全国混凝土膨胀剂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6 额尔德尼;;内蒙古欢迎您——“中国北方地区钱币发现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欢迎词[A];“中国北方地区钱币发现与研究”学术研讨会专集(一)[C];2005年
7 李树榕;;闪烁着草原文化光彩的内蒙古艺术摄影[A];中国·内蒙古第二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高娃;邢旗;吉木色;;内蒙古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与防治措施及成效[A];2009中国草原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刘铮;聂广强;巴特尔;;内蒙古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研究[A];城市化进程中的建筑与城市物理环境:第十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刘永志;;内蒙古草地资源及可持续利用[A];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炜华;内蒙古公路路域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及其在生态恢复中的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全超;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新店子墓地人骨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付玉芹;内蒙古中南部古代人群的分子遗传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牟艳杰;中国中西部地区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和中医证候特征分析[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李玉伟;内蒙古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与实践[D];内蒙古大学;2004年
6 张海明;内蒙古农作制度演变及持续高效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7 陈伟;内蒙古自治区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8 赵立娟;农民用水者协会形成及有效运行的经济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9 许立权;内蒙古白云鄂博-满都拉地区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印支期岩浆岩特征与大地构造演化探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10 斯琴毕力格;内蒙古牧民增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红霞;内蒙古胡枝子属(Lespedeza Michx.)植物的分类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彩玲;新形势下内蒙古工科院校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3 赵秀艳;内蒙古西部地区马铃薯营销战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4 韩世清;内蒙古甲乌拉银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预测[D];吉林大学;2006年
5 李健;内蒙古红花尔基地区草原—森林生态系统鸟类群落结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6 贾锦霞;风神集团内蒙古市场推广战略[D];内蒙古大学;2006年
7 包萨如拉;内蒙古野生葱属(Allium L.)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8 杨瑞霞;基于转变二元经济结构的内蒙古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07年
9 黎花;民族地区经济与少数民族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10 马治华;内蒙古荒漠草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良;内蒙古生猪第一镇[N];赤峰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于保明 本报通讯员 赵咏峰;煤矿安全一面旗[N];中国改革报;2005年
3 王金湘 刘军 张小林;内蒙古建立地勘人才库[N];中国矿业报;2005年
4 欣华;内蒙古生态状况好转[N];中国矿业报;2005年
5 ;草原千里地质情[N];地质勘查导报;2005年
6 胡侠;内蒙古:聚社会之力共同扶贫[N];西部时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潘俊杰 魏兴杰 通讯员 马瑞芳;从最艰苦的地方开始[N];中国气象报;2005年
8 蒙同;上半年内蒙古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N];中国信息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赵德忠 通讯员 侯雪莲;文明花开香满园[N];物资信息报;2005年
10 特约记者 赵德忠;聚力双赢从心始[N];物资信息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