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己丸提取物不同配伍组方对大鼠CYP450酶的影响研究
【摘要】:
1目的
研究戊己丸提取物不同配伍组方在体内对大鼠CYP450同工酶——CYP1A2、CYP3A1/3A2、CYP2A6、CYP2D6、CYP2E1酶活性的影响,在体外对CYP1A2、3A1/3A2、2A6、2C19、2D6、2E1酶活性的影响,从中药配伍与代谢酶关系方面探讨戊己丸配伍机理。
2方法
2.1戊己丸体外抑制大鼠肝微粒体CYP450酶活性的分析方法
戊己丸由黄连、吴茱萸及白芍组成,戊己丸配伍采用L9(34)正交表设计9个戊己丸提取物不同配伍组方,3个单方。
本研究表明,戊己丸提取物不同配伍组方及黄连在体外能显著抑制大鼠肝微粒体CYP450酶活性,吴茱萸及白芍抑制CYP450酶活性能力较弱。
2.1.1大鼠肝微粒体混合酶系
Wistar雄性成年大鼠,腹腔注射总剂量为210mg·kg-1的苯巴比妥钠及总剂量为160mg·kg-1的β-萘黄酮,大鼠经苯巴比妥钠及β-萘黄酮诱导CYP450酶表达及活性增加后,摘取大鼠肝脏,高速离心法制备肝微粒体,以KCl缓冲液混悬分装,-80℃保存备用。临用时肝微粒体冰浴低温解冻复苏,添加MgCl2、KCl、6-β-葡萄糖、氧化型辅酶Ⅱ等缓冲盐溶液及CYP450酶氧化还原反应所需的呼吸链递氢/电子载体,模拟体内细胞外液环境配制大鼠肝微粒体混合酶系溶液。
为测定药物对CYP450同工酶活性的影响,需要将一定量的探针药(待测CYP450同工酶的专属性底物)、肝微粒体混合酶系溶液以及受试药加入同一试管进行孵育反应,反应终了通过测定探针药及代谢产物的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可以间接反应出该CYP450同工酶活性诱导或抑制情况。
2.1.2CYP1A2酶活性分析方法
以非那西丁为CYP1A2探针药,戊己丸每一受试药组设7个梯度浓度及溶剂对照,体外孵育管内加入受试药、非那西丁、肝微粒体混合酶系后置37℃水浴中,孵育管上面覆盖保鲜膜防止溶液挥发,孵育3h后,加入0.5mL冰冷甲醇终止反应,转入1.5mL离心管,4℃冰箱放置3h沉淀蛋白后,18000r·min-1离心20min,取上清液20μL, HPLC进样测定非那西丁及代谢产物——对乙酰氨基酚浓度,对乙酰氨基酚的生成量与CYP1A2酶活性呈正相关。
本部分实验受试药为戊己丸提取物组方及戊己丸主要成分对照品组方,除本部分外,以下所指戊己丸受试药均指戊己丸提取物组方。
非那西丁及对乙酰氨基酚的HPLC条件:
Kromasil-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A:5%乙腈、15%甲醇、80%水;流动相B:10%乙腈、60%甲醇、30%水;梯度洗脱程序:0min(100%A),8min (80%A,20%B),12min (60%A,40%B),20min (100%A);运行时间:40mmin;流速:1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45nm;进样量:20μL计算加与不加受试药物的情况下,非那西丁经CYP1A2代谢产生对乙酰氨基酚的量,首先按照以下公式计算不同浓度受试药对CYP1A2酶活性的抑制率:抑制率(%)=(不加受试药对乙酰氨基酚生成量-加受试药对乙酰氨基酚生成量)/不加受试药对乙酰氨基酚生成量×100%;然后采用改良Bliss法计算IC50值。
2.1.3 CYP3A1/3A2酶活性分析方法
以睾丸酮为CYP3A1/3A2探针药,戊己丸每一受试药组设7个梯度浓度及溶剂对照,体外孵育管内加入受试药、睾丸酮、肝微粒体混合酶系后置37℃水浴中,孵育管上面覆盖保鲜膜防止溶液挥发,孵育3.5h后,加入0.5mL冰冷甲醇终止反应,转入1.5mL离心管,4℃冰箱放置3h沉淀蛋白后,18000r·min-1离心20min,取上清液20μL,HPLC进样测定睾丸酮及代谢产物——6β-羟基睾丸酮浓度,6β-羟基睾丸酮的生成量与CYP3A1/3A2酶活性呈正相关。
睾丸酮及6β-羟基睾丸酮的HPLC条件:
Kromasil-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A:10%乙腈、60%甲醇、30%水;流动相B:水;流动相C:乙腈;梯度洗脱程序:0min (65%A, 35%B),4.5 min (65%A,35%C),8min(65%A,35%B);运行时间:13min;流速:1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45 nm;进样量:20μL。
计算加与不加受试药物的情况下,睾丸酮经CYP3A1/3A2代谢产生6β-羟基睾丸酮的量,按照以下公式计算不同浓度受试药对CYP3A1/3A2酶活性的抑制率:抑制率(%)=(不加受试药6β-羟基睾丸酮生成量-加受试药6β-羟基睾丸酮生成量)/不加受试药6β-羟基睾丸酮生成量×100%;然后采用改良Bliss法计算IC50值。
2.1.4 CYP2A6、2C19、2D6、2E1酶活性的cocktail探针药物分析方法
以香豆素、美芬妥因、右美沙芬、氯唑沙宗为CYP2A6、2C19、2D6、2E1的混合cocktail探针药,戊己丸每一受试药组设7个梯度浓度及溶剂对照,体外孵育管内加入受试药、混合cocktail探针药、肝微粒体混合酶系后置37℃水浴中,孵育管上面覆盖保鲜膜防止溶液挥发,孵育3h后,加入0.5mL冰冷甲醇终止反应,转入1.5mL离心管,4℃冰箱放置3h沉淀蛋白后,18000r·min-1离心20min,取上清液2μL, LC-MS进样测定4种探针药的代谢产物——7-羟基香豆素、4-羟基美芬妥因、右啡烷及6-羟基氯唑沙宗的生成浓度,该4种代谢产物的生成量与相应的CYP450同工酶活性呈正相关。
7-羟基香豆素、4-羟基美芬妥因、右啡烷及6-羟基氯唑沙宗的LC-MS条件:
Clipeus-C8色谱柱(30mm×2.1mm,5μm);流动相A:水;流动相B:甲醇;流动相C:5mM醋酸铵;梯度洗脱程序:0min (90%A,10%B), 1.0min (90%A,10%B),2.0min(60%A,40%B).3.5min(60%A,40%B),3.51min(40%B, 60%C)、4.5min(60%B,40%C)、4.51min(40%A,60%B)、5.0min(20%A,80%B)、6.0min (20%A,80%B)、6.01min (90%A,10%B)、8.0min (90%A,10%B);运行时间:8min;流速:0.2mL·min-1;柱温:25℃;进样量:2μL; MS:ESI离子源,Drying Gas Flow:10Lmin-1;Drying Gas Tem:350℃;正负离子模式同时检测,MRM扫描模式:7-羟基香豆素,163-189正离子;4-羟基美芬妥因,201-230负离子;右啡烷,269-233正离子;6-羟基氯唑沙宗184-184负离子。
计算加与不加受试药物的情况下,探针药经相应CYP450同工酶代谢产生7-羟基香豆素、6-羟基氯唑沙宗、4-羟基美芬妥因及右啡烷的量,按照以下公式计算不同浓度受试药对CYP450同工酶活性的抑制率:抑制率(%)=(不加受试药探针药代谢产物生成量-加受试药探针药代谢产物生成量)/不加受试药探针药代谢产物生成量×100%;然后采用改良Bliss法计算IC50值。
2.2戊己丸配伍体内对大鼠CYP450酶活性影响分析方法
2.2.1大鼠体内CYP1A2酶活性分析方法
CYP1A2底物——非那西丁大鼠灌胃给药后,HPLC测定大鼠血循环中不同时间点的非那西丁、对乙酰氨基酚(非那西丁经CYP1A2代谢后的产物)浓度变化,以非那西丁、对乙酰氨基酚在给受试药物(本论文实验为戊己丸提取物不同配伍组方)前后药动学信息参数的变化推导受试药在体内对动物的CYP1A2酶活性影响。
非那西丁、对乙酰氨基酚浓度的HPLC测定条件同体外CYP1A2酶活性分析方法。
2.2.2大鼠体内CYP3A、2A6、2D6、2E1酶活性分析方法
采用CYP3A、CYP2A6、CYP2D6、CYP2E1专属性底物——睾丸酮、香豆素、右美沙芬及氯唑沙宗混合cocktail探针药物大鼠灌胃给药后,LC-MS测定大鼠血循环中不同时间点的睾丸酮/6-羟基睾丸酮(代谢产物)、香豆素/7-羟基香豆素(代谢产物)、右美沙芬/右啡烷(代谢产物)及氯唑沙宗/6-羟基氯唑沙宗(代谢产物)浓度变化,以上述探针药及代谢产物药对在给受试药物(本论文实验为戊己丸提取物不同配伍组方)前后药动学信息参数的变化推导受试药在体内对动物CYP3A、CYP2A6、CYP2D6、CYP2E1酶活性的影响。
上述探针药及代谢产物的LC-MS条件:
Kromasil-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A:甲醇;流动相B:5mmol/L醋酸铵;梯度洗脱程序:0min(28%A,72%B),5min (28%A,72%B), 7min (50%A,50%B),20min (65%A,35%B),30min (90%A,10%B);运行时间:35min;流速:1mL·min-1(柱后分流1:2,实际流量为1/3流速);柱温:35℃;进样量:15μL。MS:API-ES离子源,除6-羟基氯唑沙宗采用负离子扫描模式,其余7待测物质(睾丸酮/6-羟基睾丸酮、香豆素/7-羟基香豆素、右美沙芬/右啡烷及氯唑沙宗)均为正离子扫描,drying gas流速10L/min, Nebulizer Pressure 40Psi, drying gas温度350℃, capillary voltage正4000负4000, Fragmentor 70ev,睾丸酮正离子扫描-289.2,氯唑沙宗-187.1,香豆素-147.1,右美沙芬-272.1,6-羟基睾丸酮-305.2,6-羟基氯唑沙宗-184.1,7-羟基香豆素-163.1,右啡烷-258.1。
2.3数据统计
实验数据采用正交t值法、SPSS 11.5. kinetica4.4软件综合分析。
3结果
3.1大鼠体外肝微粒体CYP450酶活性
大鼠经苯巴比妥钠及β-萘黄酮诱导后,CYP450酶量及活性能够满足体外研究所需,以小牛血清白蛋白为标准品,采用BCA试剂盒法测定微粒体蛋白含量,蛋白浓度为1.2g·L-1。
3.2戊己丸提取物不同配伍组方体外对大鼠肝微粒体CYP1A2酶活性抑制结果
黄连、吴茱萸、白芍提取物及1-9#方抑制CYP1A2的IC50分别为:28.07、989.69、6633.28、57.92、104.38、321.28、32.17、80.09、71.47、76.76、40.41、29.45μg(生药)·mL-1;盐酸小檗碱、吴茱萸碱及Ⅰ-Ⅸ#方(以黄连主要成分盐酸小檗碱、吴茱萸主要成分吴茱萸碱及白芍主要成分芍药苷按提取物组方中相应含量模拟戊己丸提取物正交设计的9个配比方)抑制CYP1A2的IC50分别为:5.878、6.854、8.158、11.541、12.479、10.449、6.783、5.158、6.252、4.263、3.929μg·mL-1,芍药苷对CYP1A2酶活性无影响。
戊己丸及黄连(或盐酸小檗碱)可以显著抑制CYP1A2酶活性,戊己丸提取物不同配伍组方中吴茱萸和白芍配比不同可以影响方中黄连(或盐酸小檗碱)抑制CYP1A2酶活性的能力,不同配比戊己丸抑制CYP1A2酶活性能力有统计学差异,随着黄连、吴茱萸两药在戊己丸方中剂量水平的增高可以增强戊己丸提取物不同配伍组方抑制CYP1A2酶活性的能力,随着白芍在戊己丸方中剂量水平的增高可以减弱该组方抑制CYPA2酶活性的能力,正交设计中的戊己丸的3药3水平,除白芍小、中剂量水平不同不会影响戊己丸抑制CYP1A2酶活性的能力外,其它两药各水平间,及白芍中与大、小与大水平间比较,均可以显著影响戊己丸抑制CYP1A2酶活性的能力。
3.3戊己丸提取物不同配伍组方体外对大鼠肝微粒体CYP3A1/3A2酶活性抑制结果
黄连、吴茱萸、白芍各提取物及戊己丸1-9#方抑制CYP3A1/3A2的IC50分别为:38.96、871.96、15519.17、43.17、60.47、276.12、133.40、118.08、88.47、64.36、35.13、39.91μg(生药)·mL-1;黄连及戊己丸均可显著抑制CYP3A1/3A2酶活性,不同配比戊己丸抑制CYP3A1/3A2酶活性作用不同,有统计学差异;随着黄连在戊己丸方中剂量水平的增高,戊己丸提取物不同配伍组方抑制CYP3A1/3A2酶活性的能力增强,且戊己丸提取物不同配伍组方中吴茱萸和白芍配比不同可以影响方中黄连抑制CYP3A1/3A2酶活性的程度。
3.4戊己丸提取物不同配伍组方体外对CYP2A6、2C19、2D6及2E1酶活性抑制结果
黄连、吴茱萸、白芍各提取物及戊己丸1-9#方抑制CYP2A6的IC50分别为:251.17、1925.82、2.18e+09、735.93、380.84、1271.31、293.46、490.71、283.30、596.02、228.63、422.68μg(生药)·mL-1(1-9#方IC50为黄连拆分IC50值);抑制CYP2C19 IC50分别为:343.37、1713.23、20137.80、339.31、240.80、245.52、136.59、192.45、277.41、174.95、128.18、133.19嵋(生药)·mL-1(1-9#方IC50为黄连拆分IC50值);抑制CYP2D6 IC50分别为:145.77、1487.94、2.84e+08、144.16、156.53、301.13、160.06、275.46、131.51、249.98、135.88、151.23μg(生药)·mL-1(1-9#方IC50为黄连拆分IC50值);抑制CYP2E1 IC50分别为:148.67、1461.11、8.02e+31、127.23、131.66、221.22、95.51、177.27、79.50、155.20、101.69、91.47μg(生药)·mL-1(1-9#方IC50为黄连拆分IC50值)。
黄连及戊己丸均可显著抑制以上4种同工酶活性,不同配比戊己丸抑制同工酶活性作用不同,有统计学差异;戊己丸复方中各因素、水平间比较,差异较大。
3.5戊己丸提取物不同配伍组方体内对CYP1A2酶活性影响结果
对乙酰氨基酚生成量的组间协方差、多因素方差分析等统计表明,黄连零水平(对照组或吴茱萸、白芍单味药组)与大剂量水平比较,对CYP1A2酶活性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随着黄连剂量水平的增大,酶活性呈增高趋势;吴茱萸大剂量水平与小、中剂量两水平比较,对CYP1A2酶活性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也即戊己丸复方中引入小、中剂量水平的吴茱萸可以增高CYP1A2酶活性,但高剂量吴茱萸对CYP1A2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白芍零剂量与小剂量水平间、中剂量与大剂量水平间比较,对CYP1A2酶活性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也即戊己丸复方中引入小、中剂量水平的白芍可以增高CYP1A2酶活性,但高剂量白芍对CYP1A2酶活性有抑制作用。戊己丸各因素、水平均可能对CYP1A2酶活性造成影响,各因素水平交互作用造成了戊己丸提取物不同配伍组方对CYP1A2酶活性的影响不同。
非那西丁的药动学参数统计分析表明,8#方的MRT显著低于其他各组,5#方AUC及MRT值偏高,各组间非那西丁的部分药动学参数比较,也存在差异,这表明戊己丸各因素、水平可能造成非那西丁在给药动物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差异。
综合考察探针药药动过程及探针药代谢产物生成情况:随着黄连剂量比例的增加,该戊己丸受试药组动物体内CYP1A2酶活性呈增加趋势,小、中剂量吴茱萸及白芍可以增加CYP1A2酶活性,但大剂量吴茱萸及白芍可以抑制CYP1A2酶活性。
3.6戊己丸提取物不同配伍组方体内对CYP3A、2A6、2D6及2E1酶活性影响结果
戊己丸给药对香豆素在动物体内的药动过程影响显著,进一步对香豆素AUC、MRT参数进行单因素/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戊己丸3因素(3组成味药)对香豆素AUC的影响,吴茱萸因素白芍因素黄连因素;在戊己丸提取物不同配伍组方中引入各剂量水平的黄连均能显著减少受试动物香豆素的体内滞留时间,戊己丸3因素对香豆素体内滞留时间的影响,白芍因素吴茱萸因素黄连因素。
右美沙芬药动学参数与对照组比,吴茱萸组、白芍组及1#方组显著性减少,进一步对右美沙芬AUC参数进行单因素/多因素方差分析,戊己丸3因素对右美沙芬AUC的影响,黄连因素白芍因素吴茱萸因素。
不同时间点各受试药组动物6-羟基氯唑沙宗生成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吴茱萸零剂量与中剂量水平间有显著性差异,中剂量与大剂量水平间有显著性差异,白芍大剂量与零剂量,小,中剂量水平间有显著性差异。
不同时间点各组7-羟基香豆素生成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吴茱萸零剂量与中剂量水平间有显著性差异,中剂量与大剂量水平间有显著性差异,白芍大剂量与零剂量,小,中剂量水平间有显著性差异。
不同时间点各组右啡烷生成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显著,黄连中剂量水平与零剂量、小剂量水平间有显著性差异,吴茱萸小剂量与大剂量水平间有显著性差异,白芍小剂量与中、大剂量水平间有显著性差异。
综合考察探针药药动过程及探针药代谢产物生成情况:黄连、吴茱萸及白芍剂量比例不同可以造成组方影响CYP450酶活性的不同作用,各组动物CYP3A1/3A2酶活性大小依次为:对照组白芍组黄连组7#方3#方6#方5#方吴茱萸组8#方2#方4#方9#方1#方;各组动物CYP2E1酶活性大小依次为:7#吴茱萸白芍9#>1#8#>6#3#黄连对照2#5#4#;各组动物CYP2A6酶活性大小依次为:5#7#黄连8#9#4#3#>1#>白芍2#对照6#吴茱萸;各组动物CYP2D6酶活性大小依次为:8#对照组7#>6#2#>3#>4#5#9#>吴茱萸白芍黄连>1#。
4结论
戊己丸配比不同,对CYP450酶活性的影响作用不同,这种差异可能是不同配比戊己丸药效学、药动学差异的原因所在。
|
|
|
|
1 |
俞学炜;HPLC法测定戊己丸中盐酸小蘗碱含量[J];苏州医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
2 |
王海学,邓巧琳;CYP450s体外重组技术及在药物代谢和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1年06期 |
3 |
伍朝筼;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戊己丸等中成药含量[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987年03期 |
4 |
宋华如,张文华;加味戊己丸治疗慢性泄泻35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1995年02期 |
5 |
王义海,陈建国,周长征,李庭忠;内比一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戊己丸的质量控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
6 |
张亮,马仁玲,徐娟,邢久东,戴徇丽,张正行,安登魁;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和非线性映射技术评价中药复方制剂戊己丸的质量[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
7 |
李向荣;;戊己丸改作煎剂儿科临床运用心得[J];中医药研究;1989年06期 |
8 |
杜贵森;;戊己丸临床运用举隅[J];黑龙江中医药;1985年04期 |
9 |
廖小燕,常元勋;人前列腺组织中CYP450酶系的表达及其对致癌物的代谢活化[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1年04期 |
10 |
金佩芬,缪华蓉,钱亚萍,崔波;HPLC测定戊己丸中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的含量[J];中成药;2001年01期 |
11 |
张锦楠,李亚伟,徐艳霞,闫淑莲;甘草和五味子对大鼠肝微粒体CYP450诱导作用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2年06期 |
12 |
李荣东;史俊;蔡光先;;HPLC测定超微与常规戊己丸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比较[J];现代医药卫生;2010年22期 |
13 |
徐艳霞,张锦楠,闫淑莲;甘草和五味子对大鼠丙咪嗪药代动力学的影响[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
14 |
凌丽美;汪艳;宣自华;;HPLC测定戊己丸中盐酸小檗碱含量[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
15 |
王亮;郭姣;石忠峰;江涛;;“Cocktail”探针药物法的研究思路与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11期 |
16 |
李荣东;史俊;蔡光先;;HPLC测定超微与常规戊己丸中芍药苷含量的比较[J];亚太传统医药;2010年08期 |
17 |
张夕村;张荣;;戊己丸的双波长薄层扫描鉴定[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986年02期 |
18 |
邬惠琼,R.A.Prough;草甘膦对大鼠细胞色素P450 2B_1和 P450 2C_(11)基因表达的影响[J];卫生毒理学杂志;1996年04期 |
19 |
罗东玲;席先蓉;高言明;秦亚东;黄平;;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测定戊己丸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J];中国中药杂志;2007年18期 |
20 |
江星明;蒋芙蓉;李荣东;杜义龙;周日宝;;戊己丸与超微戊己丸药动学血样处理方法比较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