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利用云和辐射传输模式对对流性降水云微物理及微波辐射特性的研究

黄容  
【摘要】: 本文利用对流性降水云微物理模式和三维微波辐射传输模式,研究了中国陆地上暴雨系统的微物理结构,以及在特定的微波频率对流性降水云的降水强度、云中各种微物理量与上行辐射之间的关系。并将模拟的结果与热带测雨卫星TRMM的产品进行了初步的比较。 云模式给出了中国陆地上两个对流系统的粒子微物理特征的完整结构。由三维云模式得到的微物理特征与由微波图像仪TMI和PR产品提供的结果之间的对比表明,所选用的云模式能够给出相对真实的水汽凝结体廓线。将云模式模拟的水汽凝结体信息作为三维微波辐射传输模式的输入值,计算星载微波辐射计接受到的上行辐射。结果表明,在85.5GHz,冰相水汽凝结体尤其是处于降水云顶部的冰晶粒子由于散射辐射而使得亮温显著降低。亮温与冰相粒子的含量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但亮温和地面降水强度之间的相关性较弱,这是由于该对流系统为倾斜的,冰相粒子和地面降水强度之间存在着位置上的不一致,并且观测角为倾斜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周健,鄢建平,刘泉,傅文斌;海洋船舶的微波辐射遥感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2 李青侠,张祖荫,郭伟,文光华;面目标微波辐射特性实验模型[J];遥感学报;2000年04期
3 王振占;殷晓斌;;三江源地区卫星被动微波遥感特性的初步分析[J];科技导报;2007年16期
4 汪方;丁一汇;徐影;;辐射参数化方案对一个海气耦合模式云和辐射模拟的影响[J];应用气象学报;2007年03期
5 郑全安,孙元福,逄爱梅,张东;水面油膜微波辐射特性实验室测量与物理机制研究[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8年06期
6 雷利卿;姜景山;张晓辉;张卫国;;月球若干地区微波辐射特征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9年04期
7 郑越;张立新;邢伟坡;张钟军;;寒区植被对冻土微波辐射影响的研究[J];冰川冻土;2009年02期
8 逄爱梅,孙元福;海面微波辐射特性测量与分析[J];黄渤海海洋;2000年01期
9 姜景山;;编者按[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9年08期
10 毕尔斯;北京国际辐射会议综述[J];应用气象学报;1987年01期
11 赵天杰;张立新;蒋玲梅;赵少杰;;复杂地表条件下冻融土的微波辐射特性模拟及判别分析[J];冰川冻土;2009年02期
12 许陈忠;;海洋的微波遥感技术[J];海洋通报;1978年06期
13 赵柏林,韩庆源;水面油膜的微波辐射及其遥感[J];科学通报;1985年02期
14 赵柏林,李慧心,韩庆源;大气微波辐射与水汽的遥感[J];科学通报;1984年04期
15 胡学伟,赵凯,刘宝江,李靖;水面油膜微波辐射特性的研究[J];遥感学报;1991年02期
16 仪垂祥,伍荣生;一个自组织气候模型[J];大气科学;1994年02期
17 汪宏七,赵高祥;云和辐射──(I)云气侯学和云的辐射作用[J];大气科学;1994年S1期
18 赵高祥,汪宏七;云和辐射──(II)环流模式中的云和云辐射参数化[J];大气科学;1994年S1期
19 王小兰,程明虎,崔哲虎;对流性降水云辐射特性研究[J];气象;2005年09期
20 林龙福,吕达仁,刘锦丽;飑线型降水云微波辐射特性的数值研究[J];大气科学;199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倪炜;空中目标微波辐射特性及检测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容;利用云和辐射传输模式对对流性降水云微物理及微波辐射特性的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3年
2 余辉;空中目标微波辐射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付贵荣;水污染的微波辐射特性及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4 吕旭东;基于工况环境下绝缘子污秽的微波辐射特性[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程 田兆运;一箭双星成功发射[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2 朱川海;全球气候观测系统的现状与发展[N];中国气象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