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河南省一次春季层状云系降水的宏微观特征及降水机理研究

邵洋  
【摘要】: 本文在对2005年3月20日~21日河南省出现的一次层状云系降水过程的观测分析基础上,利用ARPS中尺度数值模式分析了降水云系的宏微观特征、水分收支和微物理转化特征,并探讨了此次降水过程的物理形成机理。 河南省此次春季层状云系降水是西南低槽影响下的冷锋降水,整层基本是来自孟加拉湾的暖湿水汽输送。在与来自北方的地面冷锋在中原地区相遇时,暖湿空气沿锋面缓慢抬升,形成了大范围的系统性层状云系。 河南此次降水的云系水凝物和地面降水都是由南往北逐渐减少的。模拟的云系云顶较为平坦,平均云顶高度约为10 km,平均云底高度约为1 km,平均0℃层高度约为3 km。云系云顶和0℃层呈南高北低的倾斜分布,河南南部的云顶和0℃层较高,而云底较低。云系存在明显的垂直分层结构,7 km以上为冰相云,3~7 km为冰水混合云,有不连续的无云区存在,水云在1~3 km之间。 降水过程中,河南省域的水汽流入主要是水平流入,而地表蒸发作用的贡献相对较小。模拟分析表明,水汽的水平收支状况与天气系统和风场的形势是紧密配合的。当河南处于槽前西南暖湿气流中时,水汽的水平流入率较大、流出率较小,整个区域为水汽辐合;当低槽移入河南境内时,水汽的水平流入率减小、流出率增大,整个区域表现为水汽辐散,降水逐渐减弱。河南南边和西边是此次降水过程水汽的主要水平流入边界,较强流入高度在3 km以下。东边和北边是水汽的主要水平流出边界,较强流出高度在1.5 km以下和2~5 km之间。相对于水汽的水平收支,水凝物的水平收支较少。 数值计算还表明,河南北部和南部的降水形成机理存在差异。固态水在北部和南部的分布相当,而液态水分布在北部较少、在南部较多,相应的过冷水分布也是南部较多。北部地区的雪和霰主要是凝华增长,其次是碰冻过冷水增长,雨水主要来自雪和霰的融化,为“播撒-供给”机制的混合云降水。南部地区上空的水汽凝结强烈,雪和霰主要是碰冻过冷水增长,其次是凝华增长,由于低层液态水非常丰富,雨水除了来自雪和霰的融化外,收集云水的贡献约占了一半,为“播撒-供给”机制和暖云机制的共同降水。 模拟的降水效率、凝结降水效率和凝华降水效率与过程降水实况的分布形势较为相似,都是河南南部较高、北部较低。河南北部地区的降水效率低于20%;南部地区一般在20%以上,信阳地区达到50%以上。河南北部的凝华降水效率高于凝结降水效率,而南部的凝结降水效率高于凝华降水效率,说明河南北部的冷云过程重要,而南部的暖云过程更为重要。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周非非;廖菲;苏爱芳;周毓荃;;河南省2002年秋季一次层状云降水过程的观测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赵震;-;雷恒池;;双参数云物理方案中谱形参数作用分析和数值模拟试验[J];高原气象;2008年01期
3 刘红燕;雷恒池;;基于地面雨滴谱资料分析层状云和对流云降水的特征[J];大气科学;2006年04期
4 贾星灿;牛生杰;;空中、地面雨滴谱特征的观测分析[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5 张正国;杨振球;;广西云资源时空变化分析[J];广西气象;2006年03期
6 杨文霞,牛生杰,魏俊国,孙玉稳;河北省层状云降水系统微物理结构的飞机观测研究[J];高原气象;2005年01期
7 胡娅敏,沈桐立,廖菲;一次河南省春季层状云降水的地面雨滴谱特征[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连志鸾;段英;;一次层状云降水过程人工增雨时机与部位选择探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年02期
9 曹玲;李国昌;郭建华;陈和平;窦永祥;;多普勒雷达产品在祁连山区一次人工增雨作业中的应用分析[J];干旱气象;2006年02期
10 李金辉;罗俊颉;梁谷;田显;陈保国;;陕西关中地区层状云降水及雷达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010年06期
11 吴涛;吴翠红;万玉发;舒防国;;用雷达反射率作对流性降水和层状云降水自动分类[J];气象科技;2006年05期
12 胡鹏;赵震;雷恒池;李铁林;;河南省春季一次层状云降水云系结构和降水机制的数值模拟[J];高原气象;2009年02期
13 牛淑贞,赵培娟,席世平;河南省春秋季适宜人工增雨作业的雷达回波特征[J];河南气象;2000年01期
14 冯圆;濮江平;赵斌华;黄坚;;河南春季一次冷锋降水过程的云物理结构分析[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15 陈豫英;李艳春;;宁夏三类降水云的时空分布及环流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006年01期
16 杨馨蕊;;UHF风廓线雷达谱矩估计值降水特征研究[J];今日科苑;2009年18期
17 周非非;洪延超;赵震;;一次层状云系水分收支和降水机制的数值研究[J];气象学报;2010年02期
18 侯团结;胡朝霞;雷恒池;;吉林一次降水层状云的结构和物理过程研究[J];气象学报;2011年03期
19 鲍玉章;从雷达上的0℃层亮带看西藏高原层状云降水事实[J];气象;1987年08期
20 陈万奎,马培民;四川春季一次层状云宏微观特征和降水机制[J];应用气象学报;198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爱芳;周毓荃;谷秀杰;;典型层状云降水的结构特征和增雨潜势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技术专题研讨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2 陈保国;栗珂;刘跃峰;乔友刚;田显;李金辉;王小军;白丁;;层状云人工增雨可播性实时识别微物理判据研究[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陈争旗;陈保国;许新田;李照荣;郭强;;西北区一次联合探测层状云系云物理特征分析[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4 刘贵华;余兴;贾玲;岳治国;;陕西一次春季层状云增雨卫星反演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人工影响天气与云雾物理新技术理论及进展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封秋娟;牛生杰;;吉林省一次层状云降水宏微观特征的观测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云降水与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论文集(Ⅰ)[C];2008年
6 吴涛;吴翠红;万玉发;舒防国;;利用雷达反射率的对流性/层状云降水自动分类[A];2007年海峡两岸气象科学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杨俊梅;;山西省层状云降水系统不均匀性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9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C];2011年
8 孙鸿娉;李培仁;孙国德;任刚;申东东;;山西省层状云降水的可播性分析研究[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人工影响天气与云雾物理新技术理论及进展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罗俊颉;樊鹏;李金辉;孙智辉;严采蘩;陈万奎;;陕西春季层状云降水雨滴谱部分特征[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10 郑立生;张永坤;;吉林省伊通2004年夏季两次过程雨滴谱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非非;层状云系人工增雨潜力的数值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5年
2 赵震;层状云降水形成的中尺度双参数方案数值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7年
3 居丽玲;河北省春秋季层状降水云系宏微观结构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4 刘晓莉;基于粒子分档技术的云模式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5 金莲姬;热带云砧卷云微观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6 肖艳姣;新一代天气雷达三维组网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7 张守伟;东营北带砂砾岩储层岩石物理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8 严云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油区上古生界沉积相及储层微观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谭晨曦;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沉积相及储层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卢本捷;分布式消息队列的理论、实现与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洋;河南省一次春季层状云系降水的宏微观特征及降水机理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7年
2 项磊;宁夏层状云宏观微观物理特征综合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3 金华;河南省春季层状云降水特征和人工增雨条件的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6年
4 高茜;华北地区层状云系人工增雨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0年
5 王翼飞;基于ARPS模式的下击暴流数值模拟[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杨洁帆;层状云数值模式与实际观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7 张明明;CCN浓度影响层状云AgI催化效果的数值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8 翟菁;河南省春季层状云系和降水中尺度结构的模拟对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9 王慧娟;云中液态水的探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10 杨浩;低渗透油层微观特征及其与宏观指标关系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向峰 通讯员 孙鸿娉;山西成功实施联合云物理探测[N];中国气象报;2010年
2 王再锋;长岭深层两研究项目启动[N];中国石化报;2008年
3 记者 郭军 实习生 韩钦清;省气象局启动人工消雨令[N];陕西日报;2009年
4 徐瑞哲;机器仿生“蜘蛛人”不是梦[N];解放日报;2006年
5 庞颖 程雄飞;LME锌价中期将有良好表现[N];证券时报;2007年
6 柯普;粮食作物的卫星遥感估产[N];兵团日报(汉);2000年
7 朱小宁;数据挖掘:信息化战争的基础工程[N];解放军报;2005年
8 记者 延宏;巨型似鸟恐龙化石现身[N];科技日报;2007年
9 钟朋荣;农化服务令企业远离初级竞争[N];农资导报;2006年
10 陈铭;昌邑市政协“五个力求五个提高”促进调研工作[N];联合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