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震震源参数估计方法与应用研究
【摘要】:历史地震宏观烈度资料指史料中对地震破坏程度的记录,是研究历史地震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数据来源之一。有仪器记录地震波形的时间相对短暂,对历史地震震源参数的估算为地震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分析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本研究在分析现有历史地震震源参数估计方法的优势、不足和应用范围基础上,利用贝叶斯决策论、模型选择和多模型统计推断的原理和算法,设计了一套估计历史地震震源参数的方法。
本研究首先描述初步估计可能发震断层走向的贝叶斯判别方法。此方法依据贝叶斯最大后验概率原则,直接根据烈度数据点空间分布特征构建烈度判别方程,并画出方程代表的二次型判别曲线,根据判别曲线几何形态估计可能发震断层走向,无需先行确定震中位置或震级等其它震源参数,计算过程具有可重复性。方法经过设定走向的数值恢复测试,判别曲线走向中心值估计结果较好,参数估计具有一定统计无偏性。通过8个有烈度调查记录和波形反演震源机制解的地震实例检测,在其中7个震例中估计结果可以接受。
本研究借鉴直接拟合烈度数据点和枚举震源参数的做法,设计了估计历历史地震震源参数的模型选择方法。该方法对震源参数所有可能的组合进行枚举,采用地震波场模拟计算转换的理论烈度值,利用模型选择方法评估各可能的震源参数组合模型与历史破坏记录推断的地震烈度数据点的拟合程度,对震源参数做出估计。该方法充分考虑到历史资料相对稀少对震源参数估计的影响,以多种震源参数估计结果和相应权重值来定量化表示估计结果的不确定性。通过对给定震中位置、震源深度和滑动角的Bootstrap数值恢复检测,表明该方法得出的震源参数估计结果具有统计一致性和一定的无偏性。经过2004年美国Parkfield6.0级地震实例测试,所得参数估计结果与波形反演结果基本一致。
本研究将该套方法应用于1882年河北深县6级地震的震源参数估计,基于历史资料推断的地震烈度数据点,分析认为深县凹陷区的北西向、东西向和北东东走向断层对烈度数据点拟合程度接近,三个走向的断层都有可能为1882年河北深县6级地震的发震断层。根据模型选择结果和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东西向的旧城北断层或何庄断层,及北东东走向的深西断层为发震构造的可能性较大。
|
|
|
|
1 |
李世愚,陈运泰;地震震源的研究[J];地震学报;2003年05期 |
2 |
康英,杨选,吕金水,叶繁英;2004年阳江M_S4.9地震震源参数分析[J];地震;2005年03期 |
3 |
刘学军,叶建庆,蔡绍平,张俊伟;姚安地震序列的震源参数研究[J];地震研究;2002年03期 |
4 |
郑重,郭燕平;2004年CDSN地震震源矩张量解简报(1~3)[J];国际地震动态;2004年05期 |
5 |
兰从欣,刘杰,郑斯华,马士振,李菊珍;北京地区中小地震震源参数反演[J];地震学报;2005年05期 |
6 |
I.A.Beresnev;白玲;;我们由地震波谱能够和不能够确定的震源参数[J];世界地震译丛;2002年03期 |
7 |
盖永浩;刘爱群;;地震震源参数及震源机制解在渤海湾的应用[J];海洋地质动态;2007年02期 |
8 |
黄立人,李建中;鲜水河断裂带上两次地震的反演研究[J];地震研究;1988年04期 |
9 |
张裕中;顾瑾平;杨彩霞;黄耘;姜长宁;鹿芬霞;王保太;;江苏常熟-太仓地震的震源参数[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1990年01期 |
10 |
严尊国,薛军蓉,耿爱玲;丹江口水库及邻区地震震源参数研究[J];华南地震;1994年03期 |
11 |
刘鹏程,郑天愉;震源最佳反演结果误差的随机加权估计[J];地球物理学报;1996年03期 |
12 |
毛燕;;姚安地震余震序列研究[J];地震研究;2007年02期 |
13 |
王卫东,王平;泾阳4.8级地震的震源参数和震源机制[J];地震学报;1998年06期 |
14 |
彭美煊,彭浩;汾渭地震带强震震源参数的确定[J];高原地震;2000年01期 |
15 |
程万正,李桂芳,乔惠珍,陈天长;四川沐川5.7级震群子序列的震源参数变化[J];中国地震;2002年02期 |
16 |
程万正,陈天长,魏娅玲,朱航;2001年四川雅江6级地震的前震与余震震源参数的变化[J];地震学报;2003年04期 |
17 |
冯德益,钟廷姣,盛国英;利用波到时确定近地震震源参数的一种迭代解法及其在波速异常研究中的应用[J];西北地震学报;1979年02期 |
18 |
林邦慧;地震频谱与震源参数[J];地震;1982年06期 |
19 |
魏富胜,谷继成;山东菏泽地震的震源参数[J];地震学报;1986年02期 |
20 |
王凌南,赵志光,王忠良,D.Agnew;1984年5月21日南黄海地震的震源参数——用IDA记录测定浅震震源参数[J];地震学报;1989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