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南部地区地震区划研究
【摘要】:湖南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地震带,是我国华北强震活动区到华南中强地震活动区的过渡地带。除洞庭湖东西两侧太阳山断裂和岳阳—临湘断裂活动性较强以外,全省大部分地区没有发现晚更新世以来活动的断裂。除1631年常德6.8级地震以外,没有6级以上强震的记载,破坏性地震主要以小于6级的中强地震为主。在《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中,湖南地区的地震区划以Ⅵ度区(0.05g)和Ⅵ度以下区(<0.05g)为主。湖南中南部地区则以Ⅵ度以下区(<0.05g)为主。这样,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及我国现行的抗震设防原则,湖南省中南部的许多城市都可以不考虑抗震设防。
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多次六级以下中强地震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历史地震资料表明,湖南中南部地震地表效应比较强烈,往往4.5级地震就会对建筑物造成较严重的破坏,带来比较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同时资料表明,研究区域具备发生5级左右中强地震的背景。近年来的强震记录表明,4-5级地震产生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很可能会达到0.05g的最低抗震设防标准。因此,对于湖南省中南部的许多城市,研究其是否需要进行抗震设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这需要我们对该地区的地震区划做更加深入的研究。
本文选择湖南省中南部作为研究区域,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编制的基础资料和近年来在湖南省中南部所作的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对中强地震衰减关系的研究结果,以及通过1970年以来现代仪器记录得到的地震资料确定的研究区域背景地震活动水平及其参数,对湖南省中南部进行了新的地震区划研究。结果表明,考虑了中强地震衰减关系并考虑背景地震活动水平后,湖南中南部地区地震区划结果与现行区划图相比,0.05g区域显著增加,包括了邵阳、湘潭、吉首、怀化等重要的城市。研究结果与近年来湖南中南部地区发生的中小地震的高震害特征比较吻合。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地震活动主要以6级以下中强地震活动为主的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地震区划研究以及编制新一代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