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与地震烈度的关系研究
【摘要】:
地震发生后,强震动观测台网可以获取灾区分布式台站位置的强震动记录,基于相关的地震动参数可以快速地评估地震烈度的空间分布,以迅速判定不同地区的受灾程度,尤其是地震极震区的分布范围,为政府开展应急救援并合理地分配救援力量、物资等提供依据,以保证救援人员及时、准确地到达极震区展开搜救工作,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为此,本文围绕由地震动参数确定地震烈度的研究展开了如下工作:
1.阐述了利用强震动记录给出的地震动参数快速获取地震烈度分布相关研究工作的必要性。总结了国内外有关烈度速报的工作和提出的各种定性分析、定量表述方法,明确了目前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利用地震动参数确定地震烈度研究的意义所在。
2.整理我国现有主要强震动记录(汶川地震、宁洱地震、姚安地震、盈江地震、新疆地震和攀枝花地震)和地震现场调查地震烈度资料(现行烈度表、历史震害资料等)。从上述地震震后实地震害调查获得的烈度等震线图上找出各个具有地震动记录资料的台站位置对应的烈度,对相关台站的强震动观测记录进行基线校正后的加速度数据计算给出不同周期加速度反应谱值。
3.依据上述历史地震烈度资料和强地震动记录的加速度反应谱,通过多元线性回归的统计分析方法,统计分析地震烈度与不同周期加速度反应谱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提出了烈度分档判别法和综合判别法两种利用不同周期加速度反应谱值确定地震烈度的方法。
4.对上述方法进行Bayes假设检验,并基于汶川地震,将由本文方法确定的烈度、根据烈度表评定的烈度与宏观震害烈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较真实地反映实际震害情况。
基于以上计算、统计和分析,本文对由地震动参数确定烈度的研究给出了一些认识与结论,为烈度速报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