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楚—伽师地震液化初步研究
【摘要】:
地震液化是地震作用后所引起的最显著的震害形式之一,对于地震液化现场的调查与勘察试验,是液化判别方法的基本来源。目前我国规范中的液化判别方法,是以30年前我国几次大地震液化调查数据建立起来的经验方法,对于我国不同地区工程地质条件的适用性还需要验证。
2003年新疆巴楚地区发生6.8级地震,伴随大面积砂土液化发生,除极震区外,在北东方向距宏观震中40公里的地区及北北西方向距宏观震中50公里的地区均有分布,造成农田毁坏、道路裂缝、建筑物破坏和河流沟渠塌岸等灾害,是唐山、海城地震后近30年我国出现的最具规模的液化现象。
本文主要工作和成果包括:
(1)阐述了砂土液化问题研究发展过程和进展,介绍了2003年新疆巴楚-伽师6.8级地震基本概况和液化问题概况,阐明了此次地震液化问题的研究意义,提炼出了需要研究的科学问题。
(2)对巴楚地区现有调查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通过与唐山、海城地震液化宏观现象和液化震害对比,获取了此次巴楚-伽师地震液化及其震害特征的认识。
(3)通过对现有地质资料进行整理,并与唐山、海城地震液化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对比,获取了此次巴楚-伽师地震液化场地工程地质特征和液化发生条件的认识。
(4)对巴楚液化区进行了勘察设计,确定了选取液化场地和非液化场地勘察点的基本原则,选取了勘察指标和设备,完成了41个场地的多指标测试,并通过典型剖面结果分析了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5)利用多指标现场试验数据,结合试验点土层柱状图判定了液化深度,研究了此次地震液化土层特征及与以往地震液化的异同,用本次地震现场标准贯入试验数据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液化判别式进行了检验,对判别成功率问题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