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条件下自然要素自动综合及实现方法的研究
【摘要】:综合是制图学的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也是客观现实世界科学美观抽象表达的关键。制图综合在对地理信息加工和转换过程中实现了地图信息的传递。制图综合历来是地图学中最富挑战性和创造性的研究领域之一,也是地图制图中必须解决而又未能很好解决的难题。
随着地图由纸质地图-数字地图-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的发展,制图综合也经历了由定性描述到定量描述,从单纯手工作业到计算机实现的历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数字地图自动综合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本文在参阅和研究了国内外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自然要素中的点、线、面要素的综合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要素综合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算法。要开展自然要素自动制图综合的研究,首先对制图综合的内涵、方法以及模型进行系统的概括与总结。以此为指导,分别研究了Delaunay三角网及其对偶图Voronoi图的定义和构建算法、空间关系内涵和建立算法、等高线相邻关系树的建立算法和应用等基础自动制图综合算法,为下文的点、线、面自然要素的综合奠定了基础。同时根据人类认识世界的特点,提出在自然要素综合过程中使用分层处理的思想,综合考虑目标的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对对象进行划分层次的综合处理,使得结果更加合理。
2.典型点群自然地物要素的综合算法研究。分析了用以表示点群分布的特征参量,提出了点群综合的一般方法,并将基于加权处理的分层思想用以点群的选取中,使得到的结果更加合理。
3.典型线状自然地物要素的综合算法研究。选择河网和等高线作为典型地物进行研究,分析了河网的数据组织特征,实现了基于树状数据组织结构的河网分层选取和河流化简。分析指出了等高线自动综合两种主流方向和综合的算法,重点分析了基于地形结构线的成组等高线简化方法实现,其中创造性的提出了基于等高线相邻关系树的研究实现和应用。
4.典型面状自然地物要素的综合算法研究。研究了湖泊选取的处理过程和湖泊轮廓图形优化的算法。
通过在自主研发的New Map系列软件平台上编程实现后的实验、应用,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基础算法和研究方法的正确性、可靠性。
|
|
|
|
1 |
詹林,高永梅,杨世清;数字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制图综合[J];地矿测绘;2004年03期 |
2 |
武芳;数字河流数据的自动综合[J];测绘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
3 |
周春平,尹连旺;遥感影像制图综合的智能化研究[J];遥感学报;1998年01期 |
4 |
应申,李霖;数字环境下的地图模型综合[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
5 |
彭强,杨德麟;在国产GIS软件——EPS2000平台上实现大比例尺制图综合自动化[J];城市勘测;2002年04期 |
6 |
杨世清;基于GIS的土地类型系列数字成果图的制图综合[J];矿山测量;2005年01期 |
7 |
朱蕾;张玮;杨丽君;刘映;;GIS支持下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制图综合[J];上海地质;2009年04期 |
8 |
史佳顺,朱赟,倪成凤;基于设计模式的面向对象制图综合软件[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2年06期 |
9 |
王家耀,邓红艳;基于遗传算法的制图综合模型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5年07期 |
10 |
王桥,吴纪桃;制图综合方根规律模型的分形扩展[J];测绘学报;1996年02期 |
11 |
石鹏;;水系自动综合算法浅谈[J];甘肃科技;2011年10期 |
12 |
李娜;杜清运;吴小芳;蔡忠亮;周梅玫;;制图综合中道路与建筑物的移位研究[J];测绘科学;2006年04期 |
13 |
吴忠性;数学在我国地图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J];测绘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
14 |
魏立力,焦健,曾琪明,刘瑞宏;地理信息系统环境下的机助制图关键技术[J];测绘通报;2003年06期 |
15 |
朱建良,陆毅;岛屿制图综合方法研究[J];海洋测绘;2004年01期 |
16 |
刘志勇,许捍卫,柯红军;数字环境下的自动制图综合探讨[J];现代测绘;2005年S1期 |
17 |
王振宇;周兴华;谢毅;;农用地分等汇总制图综合知识规则的建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6年05期 |
18 |
王敬恩;康义凯;;小比例尺地图编制的GIS设计[J];测绘标准化;2008年04期 |
19 |
李宏;金玉平;甄旭朝;;海洋岛屿制图综合原则的改进与实践[J];地理空间信息;2010年06期 |
20 |
唐秋祥;;基于MapGIS编制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