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9铝合金热处理工艺及组织性能研究
【摘要】:2139合金是在Al-Cu-Mg合金基础上,通过添加微量Ag元素而开发出来的一种新型2000系铝合金,该合金具有良好的损伤容限性能、耐热性能和抗弹性能,有可能被用于下一代超音速飞机蒙皮和战车装甲等领域。本文针对2139合金的均匀化处理、固溶处理、时效处理等热处理工艺展开研究,分析了合金在时效过程中的组织和性能变化规律,探讨了微量Mn元素在合金中的作用,并初步探索了合金的耐热性能和疲劳性能。
铸态2139合金晶粒尺寸较大,晶间存在着严重的成分偏析,利用扫描电镜对合金表面进行成分面扫描,结果表明,Cu元素主要在晶界上偏析,Mg和Ag元素均匀分布在基体上。根据差热分析结果,并结合对合金微观组织的分析及性能测试,确定了铸态2139合金的均匀化处理制度为520℃/24h,挤压变形态合金的固溶热处理制度为(520~525)℃/(1.5-2)h,合金时效温度在160~180℃之间选择。
固溶态2139合金的差热分析曲线存在三个放热峰,结合对各放热峰的微观组织分析,确定了三个放热峰分别对应着合金中GP区、Q相和θ'相的形核与长大。2139合金的时效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欠时效、峰时效和过时效,合金在160℃下达到峰时效的时间为10~12h,峰值强度为473MPa;在180℃下达到峰时效的时间为4~6h,峰值强度为479MPa。在过时效阶段,180℃下的性能衰减速度快于160℃。
微量Mn元素能够起到细化合金晶粒的作用,但依然存在晶间偏析。Mn元素对2139合金的相变行为无明显影响,可以采用与2139合金相同的均火制度、固溶制度和时效热处理制度。加Mn的2139合金T6状态极限抗拉强度为453MPa,延伸率大于15%。进入过时效阶段,2139合金强度及延伸率均衰减较快,而加Mn的2139合金则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合金强度及延伸率变化不大,表明微量Mn元素有利于提高2139合金的延伸率,但合金强度降低。
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分析了微量Ag元素对Ω相形核和长大的影响。微量Ag元素能够抑制高Cu:Mg比Al-Cu-Mg合金中θ'相的形核和长大,并促进Ω相在{111}Al面上析出。
研究了2139合金在不同时效阶段的微观组织特征,发现当2139合金在较低温度下时效处理时,时效初期θ'相易先发生析出,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Ω相才逐渐成为合金中的主要强化相;而当合金在较高温度下时效时,时效初期θ'相的析出受到抑制,Ω相在(111}Al面上优先析出并成为合金的主要强化相。高分辨电镜研究表明,Q相与θ'相均与基体呈共格关系。在时效过程中,Ω相以台阶机制长大,Mg、Ag原子在长大过程中偏析到Ω/a界面处,阻碍了Cu原子的自由扩散,有利于阻止Ω相在厚度方向的长大。利用STEM原子像观察,进一步证明了高原子序数的Ag原子分布在Ω/α界面处。在透射电镜下,加Mn的2139合金的主要强化相仍为Q相,同时含有少量的θ'相,以及少量的粗棒状相。能谱分析及衍射花样表明粗棒状相为Al11Cu5Mn3相,不利于提高合金的常规力学性能。
分别对固溶态2139合金施加2.5%和5%的预变形,并迅速在180℃下进行人工时效处理,结果表明,2.5%的预变形将2139合金T6态极限抗拉强度提高了11MPa;5%的预变形则将合金的T6态极限抗拉强度提高了34MPa,但预变形降低了合金的延伸率,预变形量越大,延伸率损失越大;预变形不影响合金达到峰时效的时间。
将T6态2139和加Mn的2139合金分别在150℃、175℃、200℃和225℃下热暴露100h后,测试其室温强度,结果表明加Mn的2139合金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特别是合金在150℃下热暴露100h后,其室温强度几乎没有损失。只有当热暴露温度提高到200℃以上时,加Mn的2139合金性能才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峰时效状态2139合金的疲劳极限为141MPa,而加Mn的2139合金的疲劳极限达到了275MPa,表现出了良好的疲劳性能,这主要是因为加Mn的2139合金中形成的AlCuMn三元相能够改变Fe杂质在合金中的存在形式,有利于提高合金的疲劳性能。
|
|
|
|
1 |
张新明;贾寓真;刘玲;叶凌英;陈明安;高志国;王文韬;匡小月;;冷轧预变形对2519A铝合金时效析出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
2 |
陈召国;;预变形精加工阀体内孔工艺的探讨[J];液压气动与密封;1993年04期 |
3 |
张耀卿;芯棒与预变形工艺在小型手动弯管机上的应用[J];机械工程师;1999年01期 |
4 |
董智勇;;压塑机刀片的预变形淬火[J];机械工人.热加工;1985年06期 |
5 |
谭澄宇;梁叔全;郑子樵;;预变形对含Sc铝锂合金拉伸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5期 |
6 |
谢辉,许丽君,袁中岳,郑红星,郭学锋;预变形及液固两相区等温处理对ZA27合金铸态组织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1年01期 |
7 |
于学勇,李宁,胥永刚,董守军,邱绍宇,邹红;预变形量对Fe-14.04Mn-0.22C合金阻尼性能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04年10期 |
8 |
李宁,黄姝珂,莫华强,胥永刚;预变形量和热与应变循环对CuZnAl合金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5年03期 |
9 |
李东升;李雪峰;周贤宾;;汽车板材烘烤硬化特性的研究[J];金属成形工艺;2001年02期 |
10 |
滕劲;李宁;文玉华;黄姝珂;丁胜;;预变形对FeMnCr合金阻尼性能的影响[J];铸造技术;2008年04期 |
11 |
张家振;马志新;李德富;;预变形对Mg-Gd-Y-Zr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2008年04期 |
12 |
刘晓鹏,金伟,孟长功,曹名洲,杨大智;预变形对TiNi薄膜相变行为的影响[J];金属学报;2001年06期 |
13 |
张胤彦;唐金权;郭爱民;袁泽喜;;预变形对超低碳贝氏体钢中ε-Cu析出行为的影响[J];特殊钢;2006年01期 |
14 |
刘鑫刚;聂绍珉;任运来;;预变形高温扩散对合金元素分布和组织的影响[J];塑性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
15 |
司春雷;包建华;吴全才;;改性PC/ABS塑料合金的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
16 |
李慧中;李洲;梁霄鹏;郭菲菲;孙风蔚;;预变形对Al-Cu-Mn-Mg-Ag合金的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J];航空材料学报;2009年02期 |
17 |
冷文兵;袁鸽成;路浩东;;5083铝合金慢应变速率拉伸下的应力腐蚀行为[J];腐蚀与防护;2009年11期 |
18 |
宋振亚;孙巧艳;肖林;孙军;葛鹏;;预变形对TB3合金时效析出行为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0年05期 |
19 |
王芝秀;李海;魏修宇;郑子樵;;预变形对2E12铝合金拉伸性能和疲劳寿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0年S1期 |
20 |
胡烈;;P1129午餐盒变形问题的解决[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