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之旅还是奴役之路
【摘要】:人类文明诞生以来,人类自己不断书写的生存发展史,是一部自由与奴役交织的历史。人类在追寻自由、创造文明的进程中,总是在获取新的自由的同时又面临新的奴役风险,乃至人们总是不断地化解困局、摆脱奴役,往往又陷入新的奴役陷阱之中。毫无疑问,手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与普遍运用,首先给每一个人带来了获得新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巨大空间与可能世界。在手机为主要媒介的新世界里,人的肉体被符号化,而人的心灵打破身体的局限似能获得更为深广的自由。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过程中,有多少人在获得新自由的同时,又深深地陷入手机所构造的别样世界而不能自拔。今人对手机技术的依赖程度远超过了人们的预期,手机的发展也偏离了自由延伸的轨道,沦陷在手机世界中的人们变得恐慌、孤独、寻求自我个性的解放却被一致化,人们在试图主宰手机的过程中反受其害,使手机成为外在于人的异已力量,反客为主的控制、支配人,阻碍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手机打开的移动互联网大门,到底是让人们走上了自由的旅途,还是踏上了一条被奴役的道路?本文认为,手机的出现并非必然通向自由王国,反而在很大程度上打开了通往新的奴役的可能时空与现实风险;只有随时扬弃手机世界的种种异化状态,才能真正走上自由全面发展之路,创造属于我们的更新更广的自由天空。本文立足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智能手机”的现实格局,运用马克思主义异化观理论,思考为什么作为人类工具的手机逐渐把作为目的的人变成被控制、被奴役对象的反向过程及其根源。正文首先对马克思异化观的历史演进与当代视域作出前置性的逻辑梳理,从而为透视手机世界的异化现象奠定理论基石。然后,对手机世界的形成及其异化加以界说,指出手机世界异化是一种新的异化现象,是技术异化发展的新形式。“手机世界的异化”是指在手机开发、推广、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异己化现象,主要是人们对手机的误用、乱用、滥用乃至恶用造成的反主体性状态,其实质是人的世界、人的活动及其过程的异化,是人的类本质的异化。最后,探究了形成手机世界异化的技术、主体与环境三大根由,并试图寻找其消解路径:持守终极目的——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健全人类理性——整合手机的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保障群己权界——强化规范意识与法治建设,贯通虚实两界——力求媒介依存与自由发展统一。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B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