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高超声速滑翔式飞行器气动性能分析与评估

常中东  
【摘要】:高超声速滑翔式飞行器是世界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国外已经掀起了将其作为远程快速精确打击武器系统平台的研究热潮。高超声速滑翔式飞行器气动性能评估是总体性能评估的基础,是决定高超声速滑翔式飞行器能否走上工程实际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 本文以高超声速滑翔式飞行器为研究对象,对与气动性能评估相关的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主要包括气动力数值计算与性能分析、气动热工程估算与性能分析、气动性能评估方法,初步建立了高超声速滑翔式飞行器的气动性能评估流程。 在气动力数值计算与性能分析研究中,利用Fluent软件对类乘波体飞行器的气动力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通过与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以数值计算结果为基础,从纵向气动特性、横航向气动特性和耦合特性等方面对类乘波体飞行器的气动性能进行了分析。 在气动热工程估算与性能分析研究中,建立了类乘波体飞行器的气动热工程估算模型,研究了驻点、前缘和表面等位置在不同流动状态下的气动热估算公式,基于片条理论和二维薄激波层理论建立了考虑真实气体效应和熵层效应的气动热工程估算方法。选取几种典型飞行状态对类乘波体机身的受热情况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在气动性能评估方法研究中,以气动力和气动热性能分析为基础,构建了高超声速滑翔式飞行器气动性能评估流程,建立了气动性能评估指标体系,研究了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和指标预处理技术,采用多级综合评估模型分别对类乘波体和升力体方案的气动性能进行了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本文工作对高超声速滑翔式飞行器气动性能评估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新虹;周志超;赵润祥;许厚谦;;高速动能弹温度场数值模拟[J];计算物理;2010年06期
2 袁化成,梁德旺;高超声速侧压式模型进气道不起动特性分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3 周勇为;易仕和;程忠宇;;Φ200高超声速风洞调试和流场校测[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4 胡光初;对“二阶迎风TVD数值格式在非平衡高超声速钝体绕流中的应用”一文的讨论[J];力学学报;1998年06期
5 史金光,王中原,万广明;有攻角高超声速穿甲弹气动烧蚀的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6 王天泉;李高鹏;;惯性/导引头组合导航系统建模[J];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12期
7 张涵信,余泽楚,陆林生,马占奎;超声速、高超声速粘性气体分离流动的数值解法[J];力学学报;1981年04期
8 范晓樯;贾地;冯定华;李桦;;脉冲风洞中进气道起动过程试验研究[J];推进技术;2007年01期
9 徐翔;伍贻兆;程克明;王志坚;;高超声速风洞气动布局设计[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10 沈清;朱德华;;高超声速尾迹流场稳定性数值研究[J];力学学报;2009年01期
11 张涵信,陆林生,余泽楚,马占奎;超声速、高超声速粘性气体分离流动的显、隐式差分解法[J];空气动力学学报;1982年03期
12 鄂学全;磁流体管道中的高超声速流动特性[J];力学学报;1983年02期
13 田婷;阎超;;超声速场中的反向喷流数值模拟[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14 龚安龙;周伟江;纪楚群;杨云军;;高超声速粘性干扰效应相关性研究[J];宇航学报;2008年06期
15 曹伟;;高超声速边界层的转捩问题[J];空气动力学学报;2009年05期
16 樊菁,沈青;过渡领域高超声速圆柱绕流直接模拟[J];空气动力学学报;1995年04期
17 刘准;窦志国;黄辉;方娟;;来流马赫数对激光等离子体减阻性能影响[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0年04期
18 薛大文;陈志华;孙晓晖;;方柱高超声速绕流的数值模拟[J];力学季刊;2011年02期
19 曾明;杭建;林贞彬;瞿章华;;不同热化学非平衡模型对高超声速喷管流场影响的数值分析[J];空气动力学学报;2006年03期
20 车竞;唐硕;;类乘波体飞行器的气动力工程计算(英文)[J];空气动力学学报;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枚良;徐昆;邓小刚;陈坚强;;动能BGK方法在高超声速流动中的应用[A];计算流体力学研究进展——第十二届全国计算流体力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黎作武;张涵信;;高超声速航天飞行器气动热特性的数值模拟[A];第十届全国计算流体力学会议论文集[C];2000年
3 朱辉玉;杨弼杰;孙泉华;樊菁;;飞行高度对高超声速模型飞行器气动性能影响的计算分析[A];第四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日程及摘要集[C];2011年
4 韩桂来;姜宗林;;零攻角NADTPS重构高超声速流场气动力/热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姜楠;;高超声速尖锥边界层流动稳定性的实验测量研究[A];中国科协第235次青年科学家论坛——极端复杂测试环境下实验力学的挑战与应对[C];2011年
6 高双林;肖洪;曹玉吉;张宏;;常规构型乘波飞行器CFD仿真分析研究[A];2009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刘伟雄;白菡尘;;高超声速研究对地面设备能力的需求[A];高超声速前沿问题研讨班[C];2002年
8 范晓樯;李桦;丁猛;;弹头外形再入表面热流工程计算[A];第十届全国计算流体力学会议论文集[C];2000年
9 艾邦成;马晖扬;;高超声速湍流热流数值模拟[A];计算流体力学研究进展——第十一届全国计算流体力学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会议日程[A];第四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日程及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沙;高超声速气动热数值模拟方法及大规模并行计算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陈小庆;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机动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柳军;热化学非平衡流及其辐射现象的实验和数值计算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4 范晓樯;高超声速进气道的设计、计算与实验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5 雷静;射流混合型高超声速低温喷管流动过程及设计优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6 华欣;海鸥翅翼气动性能研究及其在风力机仿生叶片设计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3年
7 彭钧;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乘波布局设计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8 王学德;高超声速稀薄气流非结构网格DSMC及并行算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9 王翼;高超声速进气道启动问题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10 李晓宇;高超声速飞行器一体化布局气动外形设计[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中东;高超声速滑翔式飞行器气动性能分析与评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李四新;高超声速稀薄过渡流气动热关联计算方法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3 吕丽丽;高超声速气动热工程算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4 张羽;高超声速弹丸气动烧蚀数值模拟[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利敏;低雷诺数涡轮气动性能计算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6 薛青;高超声速火箭气动加热数值计算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7 贾志强;飞行器气动加热数值与工程结合计算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8 李明;高超声速低密度风洞气动热测量中的红外热图技术试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9 尹智;前体流场对侧压式进气道性能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10 史金光;高超声速弹翼表面气动烧蚀现象的研究及其仿真数值计算[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文娇;美国防部发射高超声速试验飞行器[N];中国航空报;2010年
2 晓丽;美国研制新型高超声速无人机武器系统[N];中国航空报;2003年
3 苏恩泽;空天新科技引领新变革[N];学习时报;2009年
4 张晋平;X-43A高超声速验证机预备2月进行飞行试验[N];中国航空报;2004年
5 黄志澄;挑战飞行极速[N];中国航天报;2004年
6 洪安 于杰 记者 于莘明;我国第一座高超声速数值风洞建成[N];科技日报;2007年
7 丹丹;高超声速点燃美军激情[N];中国航空报;2011年
8 张洋;德国将试飞新的高超声速/极超声速试验飞行器[N];中国航空报;2011年
9 ;21世纪的航空前沿技术[N];北京科技报;2002年
10 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 胡劲松 冯伟 秦致远 本报记者 别义勋;21世纪的新概念武器[N];解放军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