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弹道导弹星光/惯性复合制导修正方法研究

张超超  
【摘要】:论文以提高弹道导弹射击精度为目的,从惯导工具误差的分离和星光/惯性复合制导修正方法两个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得到很多有意义的结论。针对弹道导弹飞行过程中各种误差的作用机理,分别建立了平台系统和捷联系统各初始误差、惯导工具误差系数、星敏感器误差与失准角的关系,并给出了两种惯导系统下的位置/速度误差环境函数的计算方法,由星敏感器分别在实际和理想情况下的输出得到星敏感器的观测方程,最后得到了复合制导环境函数矩阵计算模型。这一部分是本文后续研究内容的基础。回顾了主成分法、支持向量机方法和弹道复现方法的基本原理,研究了三种方法针对制导工具误差系数辨识的具体方法和参数设置,对平台系统误差参数辨识模型进行辨识,得到了有无星光信息情况下的辨识结果并对位置、速度遥外差进行了拟合,比较了三种方法的辨识精度,将辨识结果折合到全程弹道,得到了三种方法的落点偏差拟合残差,通过比较验证了支持向量机的效果优于其他两种方法。捷联星光/惯性复合制导修正方法是根据星敏输出量中所包含的信息对导弹状态进行修正。首先根据捷联星敏系统的输出量与失准角和误差系数的关系推导出误差辨识修正方法,再根据统计学原理推导出最佳修正系数方法。对两种修正方法进行数值仿真和蒙特卡洛打靶,两种方法的修正效果相近,均能对导弹落点偏差进行有效修正。本文的研究能为提高弹道导弹误差系数辨识精度提供理论基础,并为提高导弹命中精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孝;毛阿龙;李兆雷;;复合制导技术的现状分析[J];科技视界;2017年14期
2 刘富强;;主/被动雷达复合制导设备模拟方法研究[J];舰船电子对抗;2016年02期
3 沈远香;黄晓霞;王永惠;;国外多模复合制导技术[J];四川兵工学报;2013年10期
4 池庆玺;裴虎城;;复合制导信息融合技术在飞行器中的应用探讨[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0年03期
5 秦玉亮,王宏强,黎湘;多模复合制导数据处理仿真平台的研究[J];计算机仿真;2005年07期
6 付伟;激光—图象复合制导技术概述[J];光电对抗与无源干扰;1998年02期
7 殷广;;串联复合制导的弹道转换[J];制导与引信;1984年03期
8 季军亮;汪民乐;田海林;孙青;;基于认知多模复合制导的中段反导作战运用及关键技术[J];飞航导弹;2017年10期
9 隋先辉;试论舰舰导弹雷达-电视复合制导[J];战术导弹技术;2001年05期
10 吴佩伦;;防空导弹复合制导关键技术评述[J];制导与引信;1992年03期
11 张德文;复合制导——导弹制导新主张[J];现代舰船;2002年09期
12 孙少军;;主动雷达/红外成像复合制导抗干扰技术[J];舰船电子工程;2016年02期
13 蔡伟营;;复合制导反辐射导弹对抗措施浅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年05期
14 唐善军;;多模复合制导用可见光成像与红外成像融合技术研究[J];红外;2012年02期
15 王瑛,王敏芳 ,党芬;GPS/INS复合制导技术在武器中的应用及发展[J];国防技术基础;2005年11期
16 张晓瑜;欧阳中辉;杨玉彬;刘智;董琪;;被动雷达/红外复合制导抗干扰性能分析[J];兵工自动化;2012年04期
17 康大勇;康大勇;高俊光;胡琥香;覃小虎;;红外双色复合制导对抗技术[J];光电技术应用;2009年05期
18 杨祖快,吴立杰;多模寻的复合制导方案与技术研究[J];现代防御技术;2003年05期
19 詹磊,司锡才,薛伟;被动雷达/红外复合制导目标跟踪的数据融合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20 李敬辉,王秋选;干扰复合制导导弹的新方法[J];光电对抗与无源干扰;199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扬;陆志沣;;某型复合制导系统半实物仿真中交班模拟技术研究[A];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2 侯明善;;远距复合制导弹道交接律参数选择分析[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3 李方舟;杨林;;用于毫米波/红外复合制导的新型分形频率选择表面设计[A];2014年全国电磁兼容与防护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14年
4 李方舟;杨林;;用于毫米波/红外复合制导的新型分形频率选择表面设计[A];2014年全国军事微波技术暨太赫兹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4年
5 李炯;雷虎民;张琳;;一种基于多模复合制导的多级目标识别融合方法[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1)[C];2008年
6 许戎戎;宗志园;吴文;;用于毫米波/红外复合制导的分形FSS设计与研制[A];2007年光电探测与制导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安丰增;吴兆欣;王海锋;龚珊;;复合制导半实物仿真中的数据链模拟器[A];第五届全国仿真器学术会论文集[C];2004年
8 方有培;赵霜;汪立萍;;雷达红外复合制导技术讨论[A];2007年光电探测与制导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斌;郑为;万亚民;;鱼雷声光复合制导仿真关键技术研究[A];第13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刘明;董捷;苏建敏;;机动目标双模复合制导自适应跟踪技术[A];第八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占祥;GPS/SINS/MMW复合制导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2 陈璇;复合制导武器系统战技指标的融合评估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陈玉坤;多模复合制导信息融合理论与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4 齐飞林;复合制导体制下毫米波共形阵列的数字波束形成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超超;弹道导弹星光/惯性复合制导修正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张胜迪;复合制导武器命中精度的适应性评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3 王卫乔;主/被动复合制导数据融合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叶兵;星光/惯性复合制导最佳星快速确定方法与精度分析[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5 卢大威;主被动雷达复合制导中的信息融合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6 吕世博;超视距捷联/红外复合制导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苟旭源;主被动复合制导雷达导引头结构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8 张婷;红外/毫米波复合制导数据融合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9 王文斐;基于信息融合的雷达/红外复合制导目标跟踪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10 张君威;基于数据融合的多模复合制导拦截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通讯员 赵新 记者 付毅飞;复合制导技术让“嫦娥”精准入轨[N];科技日报;2013年
2 杨军 杨嘉 张磊 王江;“大协作”中有我有你[N];中国航天报;2014年
3 中国工程院院士 钟山;防空导弹 小快精多[N];中国航天报;2000年
4 张雪松;精确打击 不再依赖卫星辅助?[N];中国航天报;201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