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通高速数传解调技术研究
【摘要】:调制解调技术是卫星数据传输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特别是对于高码速率数传系统而言,这是关键。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对卫星到地面的实时传输速率要求越来越高,但到目前为止,国内上百兆数据数率的卫通数传调制解调器还没有研制出来。所以研究开发高速卫星通信数传调制解调,并将其作为我的学位论文课题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论文以150Mbps卫星通信数传为课题背景,对解调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解调技术因为涉及到载波同步和码元定时两个关键技术,而成为调制解调技术乃至整个数传系统中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首先在第二章对各种调制解调方式进行了深入的对比研究,参考和借鉴了国外相同领域的研究成果,从星上载荷的具体条件限制,诸如低功耗、小体积、高速宽带、实现容易、工作可靠等方面考虑,选择了技术成熟、实现复杂度适中、可实现好、具有较强抗干扰能力的QPSK体制。由于数字器件本身的速度限制,当前还很难实现码速率为150Mbps的全数字解调,所以必须采用并行处理的方式来实现解调算法。第三章对载波恢复和码元同步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采用频率捕获和相位跟踪相结合的方法实现载波恢复,高斯噪声引起的频差和相差由数字COSTAS锁相环跟踪,在大频偏情况下靠前面的频率跟踪器牵引本地载波进入锁相环的捕获范围;由于采用了并行解调技术,每个单元的处理速率已大为降低,所以,码元同步可以利用采样得到的样值点直接计算定时误差,利用此误差,通过插值算法计算出最佳判决点的信号值。这种方法比反馈环法定时精度高,定时误差捕获快,并且不需要时钟源,不占用片内硬件资源,适合于全软件化设计要求。第四章对本文讨论的部分内容进行了算法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
|
|
|
|
1 |
任思景,谭亚伟;基于FPGA的高速软件无线电数字解调模块的分析[J];煤炭技术;2004年10期 |
2 |
李立,杨新权,胡晓曦;320Mbit/s码速率QPSK解调器载波恢复锁相环的System View仿真和设计[J];空间电子技术;2003年02期 |
3 |
王劲涛,郭兴波,潘长勇,杨知行;一种特殊的码型对载波恢复环路性能影响的分析[J];电讯技术;2004年01期 |
4 |
王薇,陈晖;高速数据传输载波恢复的原理与仿真[J];无线电工程;2005年05期 |
5 |
岳然,于波,王钢;软件无线电实现UQPSK载波恢复的研究[J];移动通信;2003年S2期 |
6 |
金侃;;多电平QAM数字微波系统几种载波恢复环路的结构及性能分析[J];无线电通信技术;1989年01期 |
7 |
唐益民,姚彦,梅顺良;全数字接收机的载波同步算法──相位处理载波恢复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4期 |
8 |
樊平毅;冯重熙;;全数字接收机中MPSK信号的符号差错率估计[J];无线电工程;1993年05期 |
9 |
马迁,胡爱群,周洪宇,仓玉萍;一种QAM同步方案的研究与实现[J];电力系统通信;2001年06期 |
10 |
沈丽丽;侯春萍;;DVB-C系统中载波恢复技术的比较[J];电视技术;2006年S1期 |
11 |
陈伟群,甘智峰,王宏远;正交幅度调制(QAM)信号的解调技术与实现[J];计算机与网络;2000年08期 |
12 |
王平;范平志;;基于全星座信号点的16-QAM载波恢复[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
13 |
刘荣毅;赵旭东;;一种改进型数字下变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0年09期 |
14 |
张衡阳,黄国策,吴勇;一种新颖的卫星通信数字载波恢复技术[J];无线电工程;2004年03期 |
15 |
许婷婷;李勇;王洪菊;;高码速率QPSK解调载波恢复的原理与仿真[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7年05期 |
16 |
王丽萍;陶成;;QAM解调系统的研究[J];电视技术;2007年05期 |
17 |
宋红梅;;一种适合国标DTMB系统的载波恢复新方法[J];电讯技术;2011年03期 |
18 |
金侃
,孔宪正;多电平QAM数字微波系统中的导频插入载波恢复法性能分析[J];通信学报;1991年02期 |
19 |
孟利民,张朝阳,陈文正;HDTV中VSB传输系统载波恢复的硬件实现[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
20 |
张艳萍;赵俊渭;王尚斌;;改进的水声信道载波恢复盲均衡算法[J];电声技术;2006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