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村劳务输出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湖南是一个中部农业大省,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农业生产力低下,如何有效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一直是影响湖南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湖南是一个劳务输出大省,2003年全省农村外出劳务者达1199.41万人,外出劳务农民人均劳务收入为4500元,相当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的1.9倍,外出劳务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75%。与全国及周边省份比较,湖南劳务输出发展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较全国平均水平高4.2个百分点,高于湖北和广西,略低于江西。劳动力外出务工以自发和亲戚朋友介绍为主。
劳动力资源丰富,耕地面积相对缺乏,以及农村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城市劳动力需求不断扩张,农村劳务输出还在迅猛发展。这也是城乡和谐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村劳务输也为城市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由于历史原因和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城乡分离政策等原因所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使农村劳动力难以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具体表现在高素质劳动力缺乏导致“就业断层”、农民工待遇低难以进入产业技术工人行列、其他要素发展配套滞后等。
从农村劳务输出的发展现状入手,本论文结合国家相关体制、相关政策、社会环境、农村劳动力等,认真分析当前劳务输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或难点、体制性障碍。从理论上和实际探讨促进农村劳务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基本原则,提出改善农民劳务输出,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本文论点、论据、论证与其他研究比较,具有自身特点和见解的是:
1、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劳动理论作为研究劳务输出专题的理论基础。
2、确定的劳务输出的主题,共分绪论、现状、作用、问题、对策几大块进行研究,上下联贯,自成逻辑体系。特别是收集和运用大量翔实可靠的统计数据、图表及事实进行了实证研究。
3、在研究了陶外经济发达国家对于劳动力转移的方法与实现模式的基础上,利用定量分析技术,对关系农村劳务输出的剩余劳动力进行了模型构造。
4、深入分析湖南省劳务输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打破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作为切入点,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打造劳务品牌以及建立外出劳务农民社会保障机制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