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系统基于Agent的建模与仿真方法研究及应用
【摘要】: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是21世纪的科学,其研究方法是近代以来科学方法论的又一场革命,将为人们提供全新的了解自然界奥秘的手段。当前,对于自然现象、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管理、生物以及工程(特别是航天工程)等领域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的研究,呼唤新的建模与仿真方法的出现,基于Agent的建模与仿真(Agent-Based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ABMS)方法应运而生。ABMS是当前建模与仿真领域的研究热点。论文以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理论为立论基础与研究背景,以空间作战和卫星系统的建模与仿真为立题背景,开展ABMS方法学的相关问题研究,并将其应用到卫星系统的建模与仿真中,以期使ABMS方法学成为一套完善的建模与仿真理论,并能够指导具体复杂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研究。
系统地阐述了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理论的起源,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和总结了复杂系统与复杂性有关的理论与方法,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角度对复杂性进行了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强调了建模与仿真在复杂系统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从复杂性理论出发,对空间信息系统的复杂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空间信息系统的研究思路。
ABMS方法学是研究复杂系统的科学方法论。论文详细阐述了ABMS方法学的基本思想、特点和应用领域,提出了基于Agent的建模与仿真概念化框架,并因此界定了ABMS方法的研究内容。在此框架下,给出了ABMS方法学意义下包括Agent、消息、复杂系统以及基于Agent的仿真的形式化描述。讨论了基于Agent的模型校核与确认相关问题,探讨了基于Agent的模型有效性确认方法。建立了规范的ABMS的研究步骤,用来指导和规范复杂系统的建模与仿真,以减少建模与仿真的复杂度,提高模型的重用性与可用性。
采用多种形式化方法对基于Agent的建模方法与模型描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包括基于Agent的模型框架及基于Agent的行为建模两个方面。提出了一个包括实体、对象和Agent在内的三层抽象模型框架,并对相关的概念进行了形式化定义与描述,阐述了Agent模型实现相关的细节。对虚拟环境中Agent的行为建模问题进行了研究,对Agent的动作、行为以及约束等概念进行了定义与描述,提出并形式化描述了一种包含Agent的自主行为和交互行为的行为模型;为了实现复杂的智能行为以及行为的复用与集成,提出了一种包含行为聚合与分解、行为特化与泛化的行为抽象机制,并对该机制进行了形式化描述。在行为建模方法的基础上,对预警卫星的预警行为进行了分析,并对预警卫星的凝视相机的数据获取行为进行了建模。
在ABMS概念化框架的支持下,提出了一种包含仿真基础服务模型和Agent仿真模型在内的基于Agent的建模与分布仿真软件框架,阐述了其中的关键功能组件及相关的时间算法。这种框架具有平台独立、开放性强,重用性强以及支持层次仿真、建模环境与仿真环境分离开来等特点。基于此框架,利用面向对象的思想,采用Java语言实现了一个基于Agent的分布仿真环境原型系——ADSimE,可保证领域专家以最简单、灵活的方式来进行复杂系统分布仿真。
【学位授予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N941.4
|
|
|
|
1 |
向开恒,肖业伦;卫星星座的系统仿真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
2 |
金士尧,李宏亮,党岗,王召福,刘晓建;复杂系统计算机仿真的研究与设计[J];中国工程科学;2002年04期 |
3 |
乔非,沈荣芳,吴启迪;系统理论、系统方法、系统工程——发展与展望[J];系统工程;1996年05期 |
4 |
邓宏钟,谭跃进,迟妍;一种复杂系统研究方法——基于多智能体的整体建模仿真方法[J];系统工程;2000年04期 |
5 |
冯珊,唐超闵,君沈冲;用于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的面向智能体技术[J];管理科学学报;1999年02期 |
6 |
赵怀慈,黄莎白;基于Multi—Agent的海上搜救仿真研究及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年20期 |
7 |
高志年,邢汉承;基于HLA的智能仿真支撑环境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2年04期 |
8 |
王正中;复杂系统仿真方法及应用[J];计算机仿真;2001年01期 |
9 |
段彬,韩潮;卫星星座仿真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计算机仿真;2002年06期 |
10 |
廖守亿,戴金海;基于多Agent的天战系统建模与仿真方法研究[J];计算机仿真;2003年01期 |
|
|
|
|
|
1 |
龙爱华,徐中民,张志强,王劲峰,苏志勇;基于边际效益的水资源空间动态优化配置研究——以黑河流域张掖地区为例[J];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
2 |
闵春燕,王岩峰;仿真技术在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生产流程优化中的应用[J];半导体技术;2003年10期 |
3 |
宋耀华,侯汉平;论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
4 |
李哲;封汉颍;;网络中心战条件下的导弹作战模拟方法[J];兵工自动化;2007年05期 |
5 |
李晓宁;于洪敏;张华才;;基于作战指挥Agent协作模型研究[J];兵工自动化;2007年12期 |
6 |
李元左;杨晓段;尹向敏;刘曙云;;基于多Agent作战仿真的陆军武器装备协作[J];兵工自动化;2009年07期 |
7 |
薄伟伟;;Multi-Agent系统体系结构研究[J];北京测绘;2006年01期 |
8 |
张晓阳,张海燕,张亚奎,霍达;多线程技术在多智能体复杂系统实时模拟中的应用[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
9 |
李青;史雅琴;周扬;;基于案例推理方法在飞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
10 |
惠天舒,李裕山,陈宗基;仿真模型的可重用性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
|
|
|
|
|
1 |
王江云,王行仁;基于HLA的协同仿真运行管理集成环境[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
2 |
金士尧,胡华平,李宏亮;具有容错结构的高可用计算机双系统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1999年03期 |
3 |
金士尧,李宏亮,党岗,王召福,刘晓建;复杂系统计算机仿真的研究与设计[J];中国工程科学;2002年04期 |
4 |
王浣尘;一种系统方法论—旋进原则[J];系统工程;1994年05期 |
5 |
陆锵鸣;论系统的开闭两重性[J];系统工程;1995年01期 |
6 |
王浣尘;系统策划及其元方法论[J];系统工程;2000年03期 |
7 |
邓宏钟,谭跃进,迟妍;一种复杂系统研究方法——基于多智能体的整体建模仿真方法[J];系统工程;2000年04期 |
8 |
;一体化设计思想适用于小卫星的系统设计[J];国际太空;1996年11期 |
9 |
成思危;复杂科学与系统工程[J];管理科学学报;1999年02期 |
10 |
周健,吴泉源,腾猛,王怀民,孙海燕;一种基于分布对象技术的Agent计算框架[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0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