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群体组织协同行为建模方法研究
【摘要】:
虚拟群体组织协同行为建模技术所研究的是虚拟环境中虚拟群体组织协同行为的建模理论与方法,是虚拟现实的重要技术前沿领域。无论是在大规模作战模拟训练系统中,还是在社会公共安全仿真系统和网络对抗游戏中,都需要大量的虚拟实体参入(已高达10万以上),而且大部分虚拟实体行为,需要用计算机模型来实现。由于大规模虚拟实体之间既有复杂的组织指挥关系,又有高级的智能协同行为和自主行为,使得大规模虚拟实体行为建模技术复杂性非常高,技术难度很大。已有的群体组织协同行为建模方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单个虚拟实体行为为中心的自底向上的行为建模方法,这类方法注重描述单个虚拟实体的环境感知和交互,基于个体行为构建组织行为,没有独立的组织协同行为模型,可重用性和可扩展性较差。另一类是以组织协同行为为中心的自顶向下的行为建模方法,这类方法注重描述群体的组织关系和协同行为,可以克服以个体行为为中心的行为建模方法的不足,是群体行为建模技术的发展趋势。已有的以组织协同行为为中心的虚拟群体组织协同行为建模方法大都针对社会机构建立,采用合同和惯例语义描述群体组织协同行为,用以描述虚拟战场环境中的兵力组织协同行为,语义不够自然、确切,使用不方便,难以满足应用需求。
本论文主要面向大规模作战模拟训练的实际应用需求,研究新的虚拟群体兵力组织协同行为描述理论和描述模型、模型验证方法、模型工程设计方法,研究支持虚拟群体组织协同行为模型的行为仿真平台的构建技术等。所完成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主要创新性成果有:
(1)建立了一种用于描述虚拟群体组织协同行为的任务交互关系和协同行为规划的描述理论---描述任务逻辑。该逻辑系统将描述逻辑中的知识表示结构和任务逻辑所使用的任务语义结合,表达能力强。既能简洁而准确地描述虚拟群体组织指挥关系的任务交互语义,又能提供任务可完成性和任务执行策略正确性的可判定的推理服务。
(2)给出了基于描述任务逻辑的虚拟群体组织协同行为模型OCbrem及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的方法。OCbrem使用描述任务逻辑描述组织内角色之间的任务交互关系、协同行为规划,具有完整的、基于描述任务逻辑的形式化语义。在OCbrem的组织模型中,具有旨在描述实体间任务交互关系的交互结构和旨在描述群体协同行为规划的功能结构,两者相互引用,可以实现组织协同行为的逐层细化。给出了一个将组织协同行为模型转化为任务规划推理的算法,可以方便地对OCbrem模型的正确性和完备性进行验证。
(3)根据开发虚拟群体兵力组织协同行为模型的实践,研究提出了一个基于OCbrem进行虚拟群体组织协同行为建模的工程方法TPPOM。TPPOM将虚拟群体组织协同行为模型的建立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初步分析阶段和模型抽象阶段,每个阶段又分为三个步骤或层次。初步分析阶段以任务分解为牵引,通过任务分解、交互设计和行为确定三个有机结合的步骤,实现对组织协同行为过程的初步设计。模型抽象阶段在初步分析阶段得到的协同行为过程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抽象,通过结构、元素和关系三个层次的设计,建立组织协同行为模型。使用结果表明,该工程方法可以有效地指导虚拟群体组织协同行为模型的设计。
(4)研究提出了一种支持组织协同行为描述的虚拟实体行为仿真平台系统结构FLASOC。FLASOC将虚拟实体的认知功能划分为基本功能和组织协同行为决策功能,实现了实体模型和组织协同行为模型的融合,使用模型信息队列实现了组织协同行为仿真系统中各类模型的信息管理和对仿真应用的灵活定制,可实现基于面向服务的架构SOA的仿真资源共享。
(5)设计了一个战场实体组织协同行为建摸语言CBML,并实现了一个支持组织协同关系描述的虚拟战场实体行为建模与仿真支持系统原型OCBMSS。基于OCBMSS用户可以方便地开发自己的虚拟群体组织协同行为仿真系统。将OCBMSS用于战场实体行为仿真系统开发,显示出方便、高效的特点。
|
|
|
|
1 |
孔凡新;三维设计系列讲座(1) 三维设计软件的发展[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3年04期 |
2 |
许井泉;梅涛;;基于有限状态机的宠物机器人行为建模[J];机电一体化;2006年06期 |
3 |
王胜利;郭裕顺;;基于模糊逻辑和IBIS模型的缓冲器建模[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
4 |
齐敏,郝重阳,佟明安,张先勇,高晓滨;虚拟环境中运动车辆行为仿真的程序方法研究[J];数据采集与处理;2000年04期 |
5 |
韦明俊,任林杰;Pro/E行为建模技术在天线配重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04年12期 |
6 |
胡正飞;谢继东;;反射面天线误差设计研究[J];现代雷达;2006年04期 |
7 |
石峰;吴东坡;李群;王维平;;面向复杂仿真因果追溯的行为建模方法[J];系统仿真学报;2007年02期 |
8 |
沈建国;郭裕顺;叶淑霞;;基于模糊逻辑的电路非线性动态特性模型[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
9 |
张道富;;基于PRO/E分析特征的结构优化设计[J];电子机械工程;2007年06期 |
10 |
潘秀石;季婷婷;;Pro/E行为建模技术在产品优化设计中的应用[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9年04期 |
11 |
沈启光;金慧娜;;行为建模技术(BMX)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34期 |
12 |
王晓光;苏群星;谷宏强;;基于弱化Agent的虚拟维修样机行为建模方法[J];计算机仿真;2010年01期 |
13 |
关琳;;基于垃圾邮件发送模型的僵尸网络监测[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0年02期 |
14 |
王勇军,王意洁,赵龙,李思昆;可伸缩的分布式虚拟环境[J];电子学报;2000年02期 |
15 |
赵龙,王勇军,李思昆;一个新颖的虚拟环境建模语言[J];电子学报;2000年04期 |
16 |
韩志军,钱保成,王润岗;分队战术训练仿真系统CGF技术[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5年S1期 |
17 |
韩志军;钱保成;王润岗;;分队战术训练仿真系统CGF技术[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5年08期 |
18 |
李栋;郭裕顺;;基于模糊逻辑的射频功放建模[J];电子器件;2009年02期 |
19 |
薄涛,彭再求,刘秀罗,王正志,黄柯棣;基于模糊规则的双机格斗行为建模方法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2年04期 |
20 |
杨克俭,刘舒燕,陈定方;虚拟现实中的建模方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