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摄像机和二维激光测距仪的三维建模关键技术研究

李赣华  
【摘要】: 基于摄像机和激光测距仪数据采集方式的三维建模技术一直被研究人员所关注,并在移动机器人的环境感知系统、工业制造、虚拟现实和虚拟增强等众多领域广泛应用。本文系统的分析了不同测量方法的三维建模技术,选择了环境要求低、价格适中的光斑不可见二维激光测距仪和摄像机构建了硬件系统,并建立了相应的传感器控制和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通过该系统采集数据,对图像特征提取技术、图像匹配技术、系统标定技术和彩色三维建模技术分别进行了方法研究及实际应用。 本文目的是:在理论上对基于二维激光测距仪和摄像机的三维建模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在实际应用上利用相应技术构建一个三维信息采集重建系统,对室内景物进行彩色三维建模。 本文工作主要创新之处如下: 1.提出了一个基于模糊阈值的直线提取算法。该算法可以有效解决复杂背景下有畸变图像中的直线提取问题。在铁路沿线的柱状体检测和其距铁轨距离估计的应用中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2.提出了一个基于Delaunay三角网格的角点匹配算法。该算法主要利用Delaunay三角网格的唯一性,以及相同景物角点对应网格的相似性建立角点匹配。通过对实际图像的实验,证明了该方法对尺度变化和一定程度的旋转和平移变化图象有效。 3.对二维激光测距仪标定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并设计了基于线特征直角三角形外形的标定物。通过应用于标定二维激光测距仪和摄像机,以及标定二维激光测距仪和旋转云台的实验,证明了设计分析的正确性。 4.提出了光斑不可见二维激光测距仪和摄像机的标定算法。有效解决测距数据和图像对应困难的问题。通过与现有算法的仿真和实际采集数据实验比较,证明该方法可以更精确标定设备和更有效融合两种传感器数据。 5.提出了二维激光测距仪和旋转云台标定算法。利用标定物正交边测距数据的共线性、正交性和共面性建立约束方程,有效解决了不同转角下测距数据对应困难的问题,有效标定设备。 6.提出了异步数据融合的彩色建模算法。解决实际工程应用中高频测距数据和高分辨率图像数据不能同步采集融合的问题。有效融合不同传感器信息,建立了真实感强的室内景物彩色三维点云模型。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冯志全,张少白,董吉文,成谢锋,王永燕;迭代函数系统IFS吸引子图像匹配技术的研究[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3年09期
2 彭真明,张启衡,魏宇星,张覃平;基于多特征融合的图像匹配模式[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4年03期
3 姜凯,陈海霞,汤建华;一种快速图像匹配算法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年11期
4 孔晓东,屈磊,桂国富,梁栋;基于极约束和边缘点检测的图像密集匹配[J];计算机工程;2004年20期
5 周兵,沈钧毅,彭勤科;一种新的基于对称色彩空域特征的图像匹配方法[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5年01期
6 国澄明,李铁盘,朱永松,张凤珊,肖瑞珠;基于TMS320C6415的图像匹配处理机的设计和实现[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5年04期
7 杨延西,刘丁,辛菁;模糊遗传图像相关匹配算法[J];仪器仪表学报;2005年11期
8 江和平;沈振康;;基于局部交叉熵的图像匹配跟踪算法[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5年06期
9 许林林;王国宇;;基于小波多尺度分析的图像匹配[J];微计算机信息;2007年03期
10 蒋新土;吕岳;;基于改进的加权Hausdorff距离的图像匹配[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7年04期
11 刘永林;王新宇;于勇;;Hough变换在图像匹配中的应用[J];遥测遥控;2007年S1期
12 杨辉;杨瑞峰;吴赛燕;;基于ARM的机器人视觉导航系统的设计[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8年05期
13 于起峰;雷志辉;刘晓春;李强;朱宪伟;;基于生物视觉的目标匹配原理与实验进展[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8年06期
14 李世威;刘团结;王宏琦;;基于图像匹配的CBERS-02B卫星HR相机图像拼接方法[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9年03期
15 韩冰;王永明;刘杨;董茜;刘伟卿;;一种基于积分图像的快速归一化积相关算法[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9年05期
16 王年;周梅菊;夏杰;梁栋;;基于最小生成树与概率松弛结合的谱匹配算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9年12期
17 石磊;靳敏;吴长伟;;一种改进的距离变换匹配算法在遥感图像目标识别中的应用[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18 赵鹏;白振兴;范文同;;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快速图像匹配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10年04期
19 孙仲康;图像匹配技术在航空电子系统中的应用[J];航空学报;1984年02期
20 周杰;彭嘉雄;丁明跃;;基于小波特征的图像匹配方法[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199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吉平;郭艳柳;;一个基于惯量椭球的遥感图像匹配新算法[A];第十七届中国遥感大会摘要集[C];2010年
2 唐榕;蒋大林;丁学爽;;基于角点检测的图像匹配方法综述[A];全国第二届信号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专刊[C];2008年
3 牛毅菲;汪渤;苗常青;;图像匹配方法研究[A];《制造业自动化与网络化制造》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周敏;陈蜀江;黄铁成;侯敏;时珍霞;;基于灰度变换技术的图像匹配方法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李德广;李科杰;高丽丽;;基于多尺度多方向相位匹配的立体视觉方法[A];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刘峡;邱杰;;IGRT图像匹配的误差分析[A];2007第六届全国放射肿瘤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徐炜;黄士坦;贺占庄;;基于免疫克隆选择算法的快速图像匹配[A];第十二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5)论文集[C];2005年
8 王科伦;任鸿翔;王德强;;基于投影特征的快速图像匹配算法[A];第十四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徐炜;贺占庄;黄士坦;;基于模糊相似计算的快速图像匹配[A];第16届中国过程控制学术年会暨第4届全国故障诊断与安全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苏磊;张登福;王世强;刘涛;;基于Hausdorff距离的图像匹配技术应用综述[A];第八届全国信号与信息处理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赣华;基于摄像机和二维激光测距仪的三维建模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2 王彩玲;基于相位信息的图像匹配技术及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3 李壮;异源图像匹配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葛永新;图像匹配中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5 魏宁;模式识别中图像匹配快速算法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6 吕娜;图像匹配与跟踪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08年
7 梁建宁;特征选择与图像匹配[D];复旦大学;2011年
8 于秋则;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匹配导航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王彦;基于视觉的机械手目标识别及定位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慧燕;图像边缘检测和图像匹配研究及应用[D];浙江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同龙;基于多尺度小波匹配的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2 石友学;图像匹配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3 苗志华;基于图像轮廓的匹配算法的研究与应用[D];北方工业大学;2010年
4 马松辉;图像匹配在导航制导中的应用[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5 刘波;基于图像分割的非线性医学图像匹配[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夏奇;基于点模式匹配的图像匹配方法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章凤翎;基于轮廓的图像匹配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孟玲玲;进化计算及其在图像匹配中的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9 赵丽红;机器人的计算机视觉技术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8年
10 黄帅;基于Harris尺度不变特征的图像匹配算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第一综合物探大队综合电法新技术研究所 总工程师 许传建;复电阻率法攻关结硕果[N];安徽经济报;2001年
2 李映;两大热点带动汽车电子革新[N];中国电子报;2005年
3 李华武;玉柴发动机依靠电控单体泵实现欧Ⅲ排放[N];中国工业报;2006年
4 特约记者 汪亚萍 通讯员 胡耀军 高勇;人才,从大港南部滩海起飞[N];中国石油报;2006年
5 ;Uniscan A850紫光专利技术的典范[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6 ;紫光 :拥有自主核心技术[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7 朱江滨;视觉技术:汽车应用新宠[N];中国电子报;2007年
8 王英宇 首席记者 于森;实现“五项突破”“六大成果”[N];盘锦日报;2006年
9 李秀玲;神龙打造全球研发体系[N];工人日报;2008年
10 张峰易;环保沥青铺就高速公路[N];科技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